一支川普坐在高尔夫球车上,一边整装,一边得意地称自己“(辩论会上)踹爆了那个老废物(拜登)”影片,近日在网络(刻意)流传,后再有媒体跟进报道。尽管这段侧录再次显露川普确实欠缺君子风度,但此时此刻,实际上受伤的恐怕还是拜登。
影片有两个刻意为之。第一,川普和拜登都很喜欢打高尔夫,川普为了讥讽拜登老迈,以及反衬自己精力旺盛,他经常藉高尔夫球损拜登,包括曾自夸“我刚刚赢得了两个俱乐部(高尔夫)冠军,而且不是长青组,是常规俱乐部的,”“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非常聪明,还得有本事把球击得很远,我就做到了,但他(拜登)做不到,因为他甚至打不了50码。”今天,辩论会后,一个总统参选人竟然马上跑去打高尔夫,自然是想借此表现自己在这场选战中的从容自信。
第二,他对拜登的口无遮拦,形式上是“私下”,但经过社群网络散布和媒体报道,实质已成了一种公开嘲讽。在其他民主国家选举,当事人可能会因为“对竞争对手发言不当”(即使是私下的不尊重)遭批评,甚至被要求道歉,而川普后续则未见半点澄清,因为这支影片用意,就是要触发美国民众共鸣。
上述第二点,对美国这次大选或许相当关键。
不可否认,拜登的老态,几乎模糊了选民对他施政良窳的关切,尤有甚者,也同步稀释了纠缠在川普身上的官司审判,这使得川普成为了一个特殊的总统参选人,即有超过五成美国民众至今仍对他表示反感,但他的“当选看好度”却是超过六成,远胜拜登。
回溯今年一月初,川普在共和党内形势大好,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不少人感到疑惑:难道共和党真的推不出一个“正常”的人和拜登竞选?在诸多现象分析中,《卫报》专栏作家蒙比奥特的见解,被认为是这个问题很好的解答。他说,川普就是美国人所钦羡“外在之王”(king of the extrinsics)的体现。
至于“外在之王”,指的就是能集声望、地位、权力和财富之大成,在一个著重“赢家”和“输家”的社会,无疑就是前者。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确实比大多数国家更崇拜外在价值,美国梦的元素,有相当大部分正是来自获取财富、挥霍财富…社会商业化和消费主义,以及对时尚的痴迷…蒙比奥特说美国当是“外在价值观的完美孵化器”。
但美国梦之所以未完全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便有赖同理、人道、对普遍权力感到兴趣,以及愿意关照他人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平衡。现今的说词,这方面的某部分且被称为“进步/觉醒主义”。只是,当“进步/觉醒主义”急促升级,甚至弄巧成拙,近年也让它屡屡遭到“反觉醒”的反噬。很快地,既有社会价值两极化,再又转而步上右倾之旅(如同关于近期欧洲右翼崛起的讨论)。6月底,川普高分贝推出一竞选政见,表示将对“人口贩运处以死刑”,一来这当然是针对拜登移民政策的狙击,二者,也吻合美国意欲更“右”的社会气氛。
当下美国大选,对觉醒、反觉醒,左派、右派之论尚在其次,川普“外在之王”这一面之所以颇具票房(选票),人民感受到经济(通膨、物价)挫折感是因素,但真正堆高川普看好度的,很难不说是拜登本身。拜登不仅已然不具“外在之王”气势,尤其出现“外貌的不安全感”(包过走路踉跄、跌倒、肢体僵硬、眼神空洞的画面已引发热议),等于还为“外在之王”提出对照。
3月,《纽约时报》试图透过一篇深度观察去解释美国民众今天对川普的支持,其中提到了在党派竞争激烈的时代,美国人实则是忘了川普过去执政期间的种种失格,连带也对川普涉及的多项重罪感到麻木。但就蒙比奥特所论及的美国大众心理因素,有著“外貌不安全感”的拜登,或许才是促成川普得以来势汹汹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