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 2月21日破译了中国科学院主导的绝密「对日战略打击方案」。该方案建议,日本地处东亚地震带非常脆弱危险的断层上。日本列岛四面环海,中国海测船已经通过水下地质考查,摸清了几处致命「穴点」。
战时拟用静音潜艇八艘,潜航至这些穴点,安置40枚20万吨级海底核子水雷,悄悄撤回,点火引爆,诱发「超级共振效应」。强震引起海啸,火山全面爆发,核能电厂崩坏,地块下陷落海,日本彻底毁灭。
这种战法工艺请求极高,起爆地点、当量、时间都要十分精密。但是「效果完全是自然灾害现象,不会留下任何军事打击的痕迹」,也就是没有任何国际影响,舆论指责,外交纠纷。此战法「专为日本量身定做,只在最後时刻迫不得已才会考虑采用」。如果该作战方案属实,日本将被套上一道「无法逃脱的绝命魔咒」。
果不其然,日本东北海岸311午後发生千年不遇的九级烈震。山河玉碎,津波万里,哀哀活鬼,沦为波臣,火山爆发,辐射外泄,数万人行方不明。美国专家表示,地震将本州外海海底地壳撕开一条长240公里、宽80公里的裂缝,海岸线向东移了12英尺,强烈余震不断,越来越接近关东地区。更可怕的是,拔海高度开始往下掉,最坏的终局是日本国土,可能自东而西,从北到南,逐渐陆沉,滑入太平洋海沟!
真没想到,维基解密除了会揭弊,还有预言的本事,我算是开了一回眼界。
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不知是幸或不幸,和地质断层带若合符节。20世纪以前地震很少,老祖宗讲玄学,把地震带称作「龙脉」。既然是龙脉,就有穴位,中国科学院的战争专家,把无机地质学当作有机中医理解,「首战即决战,针灸用核弹」典型中国思维。
共产党人,战天斗地,其乐无穷。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做的。建国以来,遍地土坝,炸--造雨,话说2008奥运开幕式再闷热也不许下雨,原来是云雨区在接近北京之前,都给高射炮的造雨弹打掉了。
在刑事法庭上,维基解密提供的战争计划可以当作「原始证据」,「间接(circumstantial)证据」要成立,一是作案能力,二是犯罪动机。没有人怀疑解放军运行「对日战略打击方案」部署海底核子水雷的能力。以下我想论证一下动机,也就是北京当局基於内外情势,可能作出的政治考虑。
中东一声炮响,北京两会紧张不已。前天温家宝记者会直言「最大危险在腐败」「贫富差距最可怕」「打老虎(通货膨胀)不易」「有信心调控房价」「升值不利就业出口」......。总之一句话,积重难返,人心思变,茉莉花香如何才能阻绝门外呢?
说老实话,中共并不怕内忧,也有相当能力抵御外患。唯一只怕内外夹击,外患引起内乱。中国知识分子、民运、右派都是机会主义者,美军不站到鸭绿江边,决计不会上街玩命的。美军航空母舰2009年就去过黄海了,去年大动作强烈反弹,主要是出於国内社会情势的考虑。
维基解密还说「15、这位线人(钱其X)称,朝鲜根本就没有核武器,都是北京秘密部署的,目的是平衡美国在台湾的影响力。中朝两国唱双簧,借由永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六方会谈』争取美国最终放弃台湾,否则即将面对朝鲜『核代理』所发动的战争。中国可以置身事外,坐收战争成果。」
结果胡锦涛连夫人都不带,一下飞机直奔白宫家宴。可能是里子给得好,才有21响礼炮、面子和待遇。後来金正日果然老实多了,胡锦涛是不是答应从朝鲜撤除核武,来换取刘志军贪腐集团的瑞士银行账户数据?这部分与地震主题无关,正文不予深究。
311是个热闹的大日子。当天美韩联军「Key Resolve」结束「Foal Eagle」演习开始。前者是为期10天的指挥所和特种部队演习(中共空军已经在钓鱼台附近作出反应),後者要进行到4月20日,航空母舰配合20万南朝鲜部队实战演练。此事非同小可,朝鲜大吵大闹,扬言要将汉城变成一片火海。
正当美韩部队就定位,「雷根号」进入演习海域的同时。居然不早不晚,不紧不慢地,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杰克,这真是太神奇了!
後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美韩军演缩小规模,「雷根号」转舵救灾,惨遭核幅射退出战场。可以想见,大海啸损伤了美军在西太平洋海底布建的反潜声纳系统,受灾量程满载战斧导弹的俄亥俄级核子潜艇,战力难免受到影响。毫无疑问,金正日和他在北京的好朋友们,是这次地震最大的政治受益人。
现在朝鲜请求恢复「六方会谈」。如果金正日突然动手,5,200门火炮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夷平汉城。日本大後方空虚,半数自卫队投入救灾,没有美日全力协防,南朝鲜军队大概支撑不住。
如果地质灾难持续扩大,中国海军就在附近,美国人怕辐射尘,中国人可不怕。若不幸日本逐渐陆沉,大和民族未来生存空间,多半还在亚洲大陆,绝望的日本有求於中国,美国恐怕只得无奈地撤出东亚地区。
菅直人首相早年出身於左派常规的早稻田大学的红卫兵组织,骨子里是个铁杆亲中派。最近东亚情势紧张,内阁民调破底,政权朝不保夕。国难救灾当头,可以免於垮台,他是北京当前最好的政治选择。
最後,中国将在经济上不可逆转地扳倒日本,这方面的专论很多,我就不罗唆了。
两会马路消息:京沪发出政改呼声,18大筹备突然暂停。从源头上杜绝外患才能消弭内忧,现在实施「最後时刻迫不得已才会考虑采用」的「对日战略打击方案」,高挂两会免战牌,没人会怀疑是北京干的。摧毁日本可能比收复台湾,更能满足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报复欲望,可保红朝江山永不变色。
911之後,很多人想起了中共军官乔良、王湘穗合着的《超限战》。超限战是不同於常规战争的战争类型,也是不择手段,超越常规战争量程的新类型战争。它包括了常规的战争手段,也包括了金融战、恐怖主义以及生态战。超限战可以不流血达到常规战争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它立足於现代暴力冲突的演变与现代经济文化领域的高速发展,更突显了科技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未来的战争将是无处不在,何时何地都可能是战场。敌明我暗,敌人不可能察觉任何「战争征兆」。既然杀人不见血,所以「无限目标,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手段」的全面战争(Total War)威胁,对於超限战,也没有任何制约作用。
克劳塞维兹《战争论》主张,防御是战争的较佳形式。同时又指出,只有攻击才能达到战争的积极目的。中国和老德国一样,强邻环伺,处於内线作战的态势。兵不厌诈,「中国特色」珍珠港+911「超限战」打破美日常规海空军优势,争取完胜的可能。马列主义者相信「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形式。」既然如此,「超限战-对日战略打击方案」的横空出世,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日本人有仇必报,吃你一堑,岂可善罢干休?要是有人仿效中共宣传片「华北地道战」情节,从藏南山麓,还是其他什麽地方,挖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到叁峡大坝下面,然後......,那会是什麽情景呢?
叁峡大坝如果全垮,超过百亿立方米的洪水迅速下泄,流速高达100km/hr,重力加速度作用之下,葛洲坝水利设施全毁。30分钟後,宜昌市50万人罹难。不单宜昌、沙市不保,江汉平原、武汉也保不住。洪峰横扫京广、京九铁路,一路冲到南京市。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的精华地区,淡水占全国38%,耕地占25%,粮食40%,棉花33%,鱼虾66%,总计养活叁亿五千万人口。这场灾祸的人员死伤与日本大地震相比,无论是如何估计都不过份的。
另外,解放军45%集团军,20%装甲师,38%步兵师,100%空降师,都集中在这一地区。叁峡流域可以说是中国战略预备力量与战略机动力量的精锐所在。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我们只有一个台湾,天灾面前没有党派和意识类型。如果大地震引发火山连环爆,台湾本岛的地质前途很令人担忧。当年朱成虎为了台独,要找美国干仗,不惜「牺牲西安以东所有城市」同归於尽。我想请问,这样子搞,核弹还没打着美国,万一东亚陆沉「潜水鲤鱼终有难,百载繁华一夕消」,到底是聪明还是笨蛋?
石原慎太郎:「日本人的自体意识过於着重自我,凡事以私欲为主。这次海啸可以清洗这些执着,我觉得这次地震是天谴。」石原君别闹了,这次「天灾」正是北京当局对你日前主张「发展核武,抗衡中国」言论的正式应答!维基解密18天前已经提出警告,要说不是阴谋论,实在说服不了我自己,所以不揣冒昧提笔为文,列出消息来源网页,请大家自己作出判断:
(2月21日)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19726-1-1.html
(2月21日)http://www.sinovision.net/bbs/viewthread.php?tid=99395
(2月21日)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19777
(2月22日)http://blog.udn.com/amlink/4910123
(2月23日)http://bbs.meizu.com/viewthread.php?tid=2469585&page=1#pid39471447
(2月23日)http://bbs.zhige.net/viewthread.php?tid=13361
(2月23日)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02/58814.html
(2月24日)http://www.iclien.com/bbs/dv_rss.asp?s=xhtml&boardid=10&id=114&page=1
(2月25日)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3/00/43/6_1.html
(2月25日)http://bbs.huanqiu.com/thread-534836-1-1.html
(2月27日)http://www.boxun.com/forum/201102/boxun2011/165760.shtml
(2月27日)http://xcsj303.blog.163.com/blog/static/16352471920111272448939
(●作者朱仕强,当前定居加拿大,於多伦多某大学任教,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