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编译报道:中国着名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成功摆脱围追堵截逃出虎穴,引起世界舆论的严密关注。2005年就曾试图逃脱牢笼的陈光诚对美国“时代周刊”所说过的那句名言,“夜色让我沾了光(the night gave me advantage)”,如今再次流传于各个媒体。
据中国着名异见人士胡佳2012年4月27日对BBC披露,“我觉得他是在一个100%安全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美国大使馆”。如果陈光诚真是栖身于美国大使馆,那他就是短短八十天之内躲进美国驻华使领馆的第二位中国名人。前一名是重庆市副市长、前公安局长王立军,他于同年2月6日进入美国驻重庆总领馆。
尽管美国官方一直保持缄默,但陈光诚目前身处安全暂栖地,还是令所有关注他的命运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自从陈光诚传奇般地成功出逃,世界媒体马上聚焦这一事件,报道评论铺天盖地。而事件的发生地中国大陆,与陈光诚相关的消息却在封锁之中。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9日凌晨报道,中国官方在网络一度过滤了所有有关“陈光诚事件”的消息和评论。后又有消息证实,“陈光诚”的字样曾出现在大陆网络空间,突显中共高层的激烈争论和矛盾心态。
[2012年4月29日上午北京美使馆门前的武警禁止记者在附近逗留与拍照。 来源: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陈光诚出生于山东临沂,自幼失明,毕业于青岛盲校和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与外语教师袁伟静结婚,他们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因为村民和残障人士维权,陈光诚遭到官方严厉和长期的打压,因而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早在2006年,他就入选“时代周刊”“百大人物”。欧美媒体把陈光诚出逃描述为“奇迹”。惊诧之余,英国路透社4月29日预言,如果陈光诚真是身处美国大使馆,“美国将不会把他交还给中国政府”。
国际舆论同时还关注这一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冲击。路透社评价说,“中美关系已经接近一场暴风骤雨”。就像历史在重演,“陈光诚事件”与“王立军事件”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发生在中美即将举行重大官方活动前夕。王立军进入美国总领馆时恰值习近平访美前七天,而陈光诚出逃也是美国国务卿和财政高官访华展开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数日之前。路透社和法新社英文电讯于是以“awkward timing”形容“陈光诚事件”的时机。
同时,“陈光诚事件”将是对温家宝个人品质和中美关系的一次严峻测试。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闭幕式以及两会以后,都再次以强势发声,力促政治改革。现在,“陈光诚事件”给总理先生一个机会,用以“兑现其承诺”。舆论认为,此事的处理恐怕“一点都不比 ‘王立军事件’更为简单”。
“纽约时报”的另一篇文章把“王立军事件”和“陈光诚事件”对美中关系带来的“严重颠波”与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历次危机加以比较。作者将“陈光诚事件”与1989年6月六四、1999年5月北约轰炸北京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2001年4月中美撞机等事件相提并论,并且指出,“2012年之春的美中关系更为微妙和棘手”。
[舆论广泛关注“坎贝尔使命”, 据信坎贝尔将立即与北京高层谈判陈光诚问题。 来源:the Washington Post]
报章还分析说,其实美国也处于“进退维谷”。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29日指,“如果奥巴马行政当局拒绝对陈光诚提供保护,它将无法应对世界舆论和美国国会的压力;而如果收留了陈光诚,它又将被北京谴责为‘破坏中美关系’”。正是由于事关重大,白宫派出美国高级外交官、助理国务卿科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火速飞抵北京。“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坎贝尔使命”包括与北京高级官员商谈陈光诚问题。“初到北京的坎贝尔神情异常严肃,拒绝与任何记者交谈,径直走向接机汽车”。
(www.creaders.net 记者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