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美国《全球风险评估》网站(Global Risk Insights)日前发表欧亚政治风险专家杰尼(Nicolas Jenny)的文章说,中国各政府部门2014年加强了在南中国海的执法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南中国海的领土要求,凸显其日益增强的自信心。北京避开菲律宾向国际法庭提出的诉讼,加紧填海扩展南沙岛礁,似乎一心要把南中国海变成“中国湖”。但该地区的贸易并未受到影响。
国际关系学者和记者,对中国在南中国海日益增强的企图心争论激烈。北京在南中国海的外交政策行动,即使没有完全激起对中国的怨愤,也使区内大部分国家感到疑虑。一些国家说,今天中国面临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最糟糕的地区环境。不仅中、日关系跌至最低点,中国-东盟关系也由于南中国海争端,以及中国强力分化东盟而变差。但分析家还是看到,中国和南中国海领土主权其他声索国之间虽然有怨气,贸易却并未间断。
一些人想当然地假设,个声索国对中国加深的疑虑或怨愤,会转而打击贸易关系。然而情况恰恰相反。例如,尽管河内企图拓展其进口贸易伙伴,但2014年从中国的进口仍然增长了18.9%。而在2014年较早时,越南国内还因北京在西沙群岛海域勘探石油,发生过反华骚乱。菲律宾在南中国海也饱受中国的压力。但2014年头九个月,菲律宾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2.4%。而且并非巧合地是,中国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于是南中国海争端的迷底就揭开了:当各声索国群起反对北京的“九段线”主权要求时,他们在经济上却更加依赖北京,而不是北京依赖他们。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外国政府和公司被迫在政治上妥协。当欧洲公司在互联网审查等问题上对北京妥协时,东南亚国家的政府被迫在南中国海主权争执中妥协。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经济现实,对他们的政策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例如,随着2014年越南反华暴乱平息,河内承诺赔偿、修复遭到示威者破坏的中国工厂。而当2012年中国大幅削减菲律宾香蕉进口时,后者的经济受到极大打击。
中国很快会成功地利用经济实力达到政治目的。巩固在南中国海的势力,符合北京的核心利益。北京只要依靠经济实力便可达到目的,不必像许多人预言的那样,首先进行军事扩张。贸易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最常使用的外交政策工具。随着中国的财富增加,这已成为中国继续使用的唯一手段。不要忘记,除了主权争执,南中国海还有具潜力的能源蕴藏。这也是争夺南中国海的未来,疲敝的中国发现自己陷入重围。加强中国和主权声索国之间的贸易,有助于确保南中国海地区某种形式的稳定。
虽然很多人迅速提醒我们,贸易不能遏制冲突,但今天全球化的世界已经和20世纪初完全不同。就连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也认为,南中国海领土主权争端不可能导致战争。原因是没有人愿意牺牲区内庞大的贸易利益。尽管存在主权问题,各声索国之间偶尔会擦枪走火,但和平始终会占上风。因为没有国家,尤其是中国,会不顾区内稳定,牺牲贸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