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没能参加亚投行 安倍发飙怒吼

www.creaders.net | 2015-04-08 20:11:08  桥本隆则/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安倍在国会上回答问题

  日本三大中道左翼报纸《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闻》都刊登文章,对安倍内阁决定不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下简称亚投行)的决定进行了批评。不但日本媒体所持这样的观点,日本在野党也是有相同的看法,在4月初的记者招待会上,日本维新党的代表就认为,亚投行参加的国家与地区超过50个,这个规模的银行的成立是中国外交的胜利,也是日本外交的失败,并且希望日本政府重新检讨拒绝参加亚投行的决定是否正确。

  按照银行规模来看,亚投行的规模略逊于美国与日本主导的亚开行(亚洲开发银行),资本金是1000亿美元。这个银行的基本构想就是来自于中国领导所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从中国连接到欧洲的陆路交通,以及从中国连接到非洲的海上运输之路。

  当3月英国政府表明参加亚投行之后,整个形势就如雪崩般,西方国家纷纷申请加入亚投行,其中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七国集团成员。又有俄罗斯,印度以及巴西的金砖国家。更有东盟的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10国全部参加。并且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中东国家也很早表明参加。(详细内容请阅读笔者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东战略》),中亚五国,卡萨夫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也表明参加。(韩国以及台湾也提出申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大规模参加就是表明了中国外交的胜利。日本现在还是坚持战后的以美国为首的经济秩序,这样中国提出建立新的开发建设银行就意味着挑战美国的权威,以及挑战美国建立的经济秩序。日本提出的不参加亚投行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 亚投行运行上的担心(是否能圆满运营)

  2) 融资审查的不严格造成坏帐

  3) 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的扩大

  4) 对某些集权国家的融资,这样会破坏环境

  5) 日本与美国关系的恶化

  其实这些担心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理由,实质上还是争夺亚洲金融,经济主导权之争。但是如此多的国家没有顾及美国,日本的警告参加亚投行,这才是日本真正的“外交误判”,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日本外交败北。

  上个月的月底,安倍首相在首相官邸与财务省的高级官员,山崎达雄财务官,浅川雅嗣国际局长,外务省长岭安政审议官进行秘密会谈。在这个会谈中,安倍首相发出了“怒吼”:我先前听到关于亚投行的汇报不是这样的,你们是从哪里拿到这些错误情报的。

  笔者的了解,在日本内部,关于中国的亚投行的具体对策,是由日本外务省的斋木昭隆外务事务次官挂帅,管辖的部门是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中国,蒙古科)。这样的布局也是反映了日本对中国亚投行作战略的轻视。

  英中的蜜月开始

  就拿本次中国亚投行战略转折点的英国政府表明参加来说,其实之前已经有很多迹象表明。如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的12月就访问中国,并且2014年3月,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核首脑会谈之际,卡梅伦与中国领导人就有长时间的会谈。甚至在威廉王子访问亚洲(日本,中国)的时候,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亲手交给中国领导人一封信,这封信就是英国政府的立场。而日本外务省的情报收集,分析能力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日本财务省的浅川国际局长本来与中国财政部的高级干部关系很好。并且与内定亚投行行长的亚洲开发银行前副行长金立群也有联系。可是这些关系都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原因就是日本方面认为,亚投行的出现将使日本主导的亚开行作用降低,这样就促使日本财务省也对参加亚投行的态度暧昧,消极。不要忘记,亚开行的历任总裁都是财务省的出身,现在日本银行总裁黑田也是亚开行的前总裁。

  换句话说亚开行就是日本财务省的既得利益,也是势力范围。有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对于中国的亚投行的情报收集,情报分析都是不积极,分析情报时也会发生错误。前日本外交官孙崎享这样说: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金科玉律,谁都不能逾越这个红线。看到现在中国在建设新的经济圈,也要顾及美国的想法。这样结果就是轻视,贬低亚投行的情报都优先发布,这种种的错误就导致了“日本外交的失败”。

  总而言之,本次亚投行事件反映出日本实际的情报收集,分析,评价能力,也就是日本整体情报机能呈现出低水平的最好的证明。日本很多相关部门都用“想象外”来搪塞。从亚投行的日本外交失败开始,日本高层担心引发亚洲的基础建设的市场全被中国夺去的悲惨结果,这就是安倍首相要“怒吼”的原因。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