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联欧制美 中国大挖美国在欧墙角

www.creaders.net | 2015-10-31 13:41:07  世界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习近平主席访英国才结束,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及王后便启程访问中国,与习近平会谈。之后,丹麦外交大臣延森、德国总理梅克尔、法国总统欧兰德陆续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晤。16个东欧和中欧国家(16+1机制)代表11月也将在北京参加中国主办的峰会,讨论「一带一路」计画。

  同时,德国和法国驻中国大使联名发表文章,称德法是中国的核心和战略伙伴,德法两国在亚投行的股份累计约8%,远大于其余域外国家规模(域外国家指英国),德法表明对中英走近的危机感,不甘让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拔得头筹。

  欧盟各国对中国趋之若鹜,纷纷争做中国在欧洲的「特殊」或「最好」伙伴,显示欧洲与美国在对华政策分道扬镳,以及中国「联欧制美」,如通过设立「亚 投行」拉拢英法德等,和「分化欧洲」的外交已初见成效;同时,也凸显欧美之间存在的隔阂,和欧洲各国间立场分歧。这些态势,不是中国挖美国墙角和分裂西 方,而是欧美分歧加深和欧洲自毁长城,为中国分化欧美及欧洲提供条件与机会。

  一个分裂的西方,体现在欧洲国家没有统一的对华政策,各国自动切断其对中国所应有的「共识」,在中国政策上竞牟己利,如英国在对华关系与美国「决裂」,让西方在中国崛起面前难以建立一个起码的「结盟战略」,降低西方对中国的集体压力。

  面对中国,欧洲只有一批「单斗士们」(各自与中国接触),没有一个团结一致的阵营。这样,就让一直是「分而治之」高手的中国,得以渔翁得利,推行自 己的计画,维护自身利益。例如,2013年,欧洲各国在对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进行反倾销调查,因为意见不一、各自为政而不了了之;在中国主导创设「亚投 行」时,欧洲国家也争先恐后加入。

  正如德国摩卡尔中国研究中心学者米科‧霍塔里所说,「中国根本用不着分裂欧洲,欧洲人自己就这么做了」。伦敦不惜一切代价讨好北京,英国财政大臣奥 斯本9月访问中国,为习近平访英做准备时,既不谈人权,也未谈南海争端与欧洲企业在中国受到歧视等问题,而只谈两国关系的「黄金十年」。习近平访英时,英 中发表联合声明,29项中独缺人权。这种态度驱使欧洲国家对华政策「纯粹简化为商业问题」,不再谈人权和政治,被一些论者批评是西方的「堕落」。

  与美国目前对华政策相较,譬如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和派海军在南海巡逻遏制中国,欧洲人放弃原来的对华策略,例如过去法德英三国元首曾不顾中国抗议,会见达赖喇嘛,转为争相向北京示好,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其中自有深层原因。

  首先,欧盟不愿再接受美国主导的单极化世界模式,试图从美国手中解套,通过与新兴国家的紧密关系,想确立欧盟在世界权力的领导地位。美国国力衰退,也加剧欧美在外交战略方向上不一致的趋势。这也凸显在美国和欧盟的对中国政策上。

  欧盟与美国分道扬镳,还因为美国在全球治理中不思改革。例如,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后,欧盟国家愿意出让IMF部分股份给发展中国家,愿与它们建 立更开放的合作关系,支持进行世界经济规则改革。这就与美国在全球经济发展路线产生明显分歧。在对待「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上,欧美态度迥然不同;美国 不愿改革,有碍世界经济的重建,也限制了欧洲的发展。

  其次,美欧在乌克兰和对俄国关系、中东和中国南海、北非等问题上,也存在根本性分歧。欧洲视俄国为可进行对话的合作者,将中国看作欧盟发展的机遇; 而美国则将俄国视为敌人,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在尽力避免与俄国关系完全破裂时,欧盟与中国发展关系则成为必不可少的选项。

  然而,欧盟与中国最终毕竟有截然相反的价值标准,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主张上也有巨大差异,欧洲人对中国的长期意图持不信任态度,难以真正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并信守国际规则。

  尽管中欧在经贸和投资市场上彼此不可或缺,但中欧之间未来仍难以实现包括政治合作在内的「全面」性战略伙伴关系,欧洲只着眼现阶段的商业利益,使中国在外交上常见的合纵连横策略,更有很大的自由挥洒空间。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