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两国升级为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这让身在以色列的笔者尤为开心,从2011年末第一次踏上以色列国土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六个年头。在这片土地上,虽然谈不上太过深刻的了解以色列这个复杂的社会,但也略有收获和感触。在另一方面,也算见证了以色列和中国关系,尤其是中以民间交往的不断进展。身处在这个复杂且神秘的国度,自己也会对以色列、对世界有着更多的思考和体会。
来到以色列的中国人,往往具有一些独特的共性,那就是坚韧和拼搏。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我们常常开玩笑,来到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往往是“欧美去不了,却还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因此才来到这片土地上。去不了欧美,一方面是局限于家庭和自己的资金压力,无法负担欧美相对高昂的生活费和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己还没有到达“顶尖优秀”的水平,无法申请到“顶尖”的西方大学。但是以色列拥有一些知名的科研院校,而在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都期待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方面讲,中国在以色列留学生,都是在坚强勤奋中为了生活不懈努力。
与中国在以色列留学生相似的,还有不少来到以色列打工的中国劳工。尽管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总理此次访问访华,签署了《中以招募中国工人在以特定行业短期工作协议》,但是中国劳工在以色列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这些中国劳工,往往也是背负着家庭的希望,在缴纳了巨额的“中介费”(一般在10万人民币左右)之后,怀揣着改变生活的梦想来到以色列。在这里,他们大多从事建筑和厨师工作,幸运的话,一个月会有远高于国内的收入。但是也有不少人,被中介劳务公司(既有中国国内的诈骗,也有以色列公司的诈骗)骗取了劳务费后,被滞留在当地面临“无工可打”的境地。而以色列国内对于外籍劳工限制颇多,甚至被以色列左翼团体批评为“现代社会的奴隶制度”,因此一些中国劳工在来到以色列之后,护照被没收,不能随意更改雇主,当工地无活可干,没有收入之后,只能等待签证到期回国,或者为了生计搏一把,投奔其他当地雇主,由此变为“黑工”,躲避以色列警察和劳务监督部门。无论是合法还是“黑工”,中国劳工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且实在勤劳,颇受以色列人的称赞。
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中国劳工,在异国他乡都相互扶持,相互信任,彼此抱团。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往往会时常组织各种文娱互动,在丰富以色列中国留学生和在以色列中国劳工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关系,增强了在以色列中国人的凝聚力。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中国人彼此之间如一个“大家庭”一般,相亲相爱,共同奋斗。虽在异国他乡,也努力通过奋斗,实现着共同的“中国梦”。
以色列对于中国的了解,也随着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不断加深。比如笔者2011年末刚刚前往以色列时,在国内申请赴以色列签证,以色列驻华使馆的签证年限,最高只有3个月“旅游签证”,无权给予“学生签证”,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赴以色列之后,还需要自己跑到当地的内政部去申请签证延期,中间预约手续繁杂,费时费力,很不方便。但是从2013年开始,以色列驻华使馆针对赴以色列的中国留学生推出了单独的学生签证,只需要通过邮寄的方式,便可以将自己的签证延期,时效一年。而且在去年,以色列更是推出了针对中国的“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不过这一签证只针对高端人群,笔者还是得每年老老实实地申请一年一更的学生签证。
对于普通以色列人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如果一个普通以色列人第一次遇到中国人,大概会问以下几个问题:“你的名字和姓氏我念对了么?”(这个问题每个中国人在外国都应该遇到过)“中国有多少人?”“中国人都是什么宗教?是不是佛教/印度教?”(以色列人往往傻傻分不清中国、印度、印尼、约旦、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区别,而且中东国家的人往往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宗教信仰)“你怎么看共产主义?”“你喜欢以色列么?”等等。
当说出中国有“13多亿”人,以色列人往往会觉得这是“天文数字”(相较于以色列800万人);当说出“中国绝大多数人不信教”,以色列人往往会觉得奇怪,认为“是不是共产主义不让信教?”笔者往往会解释一下,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并无关系;当你接着说“以色列很好”这样的“客套话”之后,以色列人(尤其是年纪大的人)会开始喋喋不休地对着你唠叨以色列的不好,比如高房价,比如社会福利(加班多,工作压力大),比如政治领导人“笨蛋”,比如物价飞涨(其实以色列物价确实在过去几年有所增长,但是涨幅真的很“良心”)等等。当然,也会有一些以色列人,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太太,会问“中国人是不是吃狗肉”(笔者遇见了N多回),笔者只能说,有少数地方的人吃,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热爱小动物的,避免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