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第聂伯河——俄国工兵死磕海马斯
在整个7月份,由于乌军海马斯火箭炮兵、155自行火炮部队的精确打击。俄军在遭受惨重损失后,疏散、隐蔽了战线纵深80公里内的弹药库、指挥中心等重要目标。
就在人们认为乌军的新战法已经失灵时,近日,南线乌军的“海马斯旋风“再次打出一波高潮,甚至已经开始动摇俄军的整个南线。
不是说俄军目标已经疏散了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报道,当天遭炮火袭击的,除了这座公路桥,还有安东诺夫斯基铁路大桥,以及因古列茨河上的主要通道——达里耶夫卡大桥。
事实上,乌军挑选这些重要桥梁下手,目的就是拿住俄国人的七寸,而俄军却难以应对,原因有三。
一、作为保障赫尔松3个旅俄军的补给干线,这些桥梁至关重要,但桥梁是死的,无法迁移。
二、俄军落后的防空导弹难以拦截这些火箭炮弹。
三、没有芯片、因此也就没有几颗卫星的俄军,只能靠几架落后的无人机放出去东张西望,整个战场监视能力太差,完全抓不到神出鬼没的海马斯火箭炮兵。己方空有大量远程火箭炮,但等于四肢发达的瞎子,最多隔几天打几个齐放,相当于在己方半场闭着眼睛射门,以头抢地发泄一下而已。
最关键的是,俄军工兵部队每次前出修复,都面临被敌炮再次覆盖的巨大风险。毕竟对方只要向同一坐标重复发射数枚卫星制导火箭弹,就可以将俄国工兵不分昼夜的抢修成果化为乌有。
笔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目前俄军已经放弃抢修安东诺夫公路大桥,舟桥部队开始出现在第聂伯河、因古列茨河的宽阔水面上架设浮桥。
有消息称,在上峰的严令下,俄军甚至在使用PTS-2两栖作战车辆架设浮桥,这些用于两栖作战的装甲车辆开下河岸,后面则拖带着各种巨大的浮箱,直接在水面上组装浮桥。
问题是,跟坚固的钢骨混凝土桥梁相比,军用机械化桥和浮箱昂贵而脆弱。一旦被乌军炮火盯上,打掉一架少一架,最终将重演5月份比洛霍里夫卡的惨败。
在此前5月9日的比洛霍里夫卡浮桥战斗中,俄第41集团军的2个营战术群飞蛾扑火一般扑向对岸,然而所有的冲击都被先进战场信息感知系统指挥下的152榴炮群打垮了。于是,在该军仅有的2架军用机械化桥被打沉后,俄国人的最后一个坦克连甚至直接排成横队冲入北顿涅茨河——他们不信冲不过去这条80米宽的河流,但最终齐刷刷地沉没在离岸数米的地方。笔者相信,这场屈辱的战斗,将成为一段俄罗斯军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然而,和当初80米宽的北顿涅茨河相比,俄罗斯人今天面对的,是宽度达300-400米宽的第聂伯河。
俄军目前面临的选择,除了在第聂伯河上架桥,跟盟军卫星和海马斯火箭炮死磕外。其实还有一条路,即退出赫尔松市区,依托第聂伯河的天然水障,变障碍为地利,利用赫尔松——梅利托波尔——马里乌波尔——罗斯托夫的亚速海沿岸铁路保障该方向的稳固。毕竟,南线俄军的核心任务,并非夺取赫尔松市,而是确保发源于第聂伯溺谷附近的克里木运河上游,以确保整个克里米亚的淡水供应。
南线俄军的核心任务,并非夺取赫尔松市,而是确保发源于第聂伯溺谷附近的克里木运河上游,以确保整个克里米亚的淡水供应。
因此,对俄罗斯人来说,目前南线面临的复杂局面,又将是考验其指挥员能力的时刻。
是被对手牵着鼻子走,驱赶工兵跟看不见摸不到的卫星和海马斯死磕?
还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发挥铁路运输组织能力的传统优势,通过亚速海岸为赫尔松提供补给?
从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传统俄罗斯人的性格来看,从世界大战中俄国军官不计伤亡驱赶灰色牲口撞向火网的集体行为来看,俄国人选择死磕的可能很大。
二、赫尔松战役——远火时代的开启
在人类以往的战争中,战场指挥人员的第一要务,往往不是如何歼灭敌人。而是两件头等大事:
一、如何确保已方补给线?
二、如何切断对方补给线?
往往正是围绕着这两件事,双方指挥员定下首长决心,制定作战计划,组织部队突破,穿插,掩护。而那些陆地战争的主要战斗,总是随着这些针对补给线的局部行动而逐渐铺展开来。
直到导弹的出现。
由于导弹的远程和精确,使随意打击对手补给中心和节点成为可能。就在此次俄乌战争之初的24小时内,俄军4个导弹旅发射的大批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有效打击了乌克兰全境的重要目标,使乌空军从最初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但是,导弹太贵了,贵得就连美军也只能给部队装备有限的战术导弹。
从事后拍摄的卫星图像看,本次战争开战以来,俄军参战的4个伊斯坎尔德导弹旅,消耗了数百枚导弹,但是打击效果却很差,击中目标所在区域的只有60%。
其原因何在?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空天侦察载具少、微电子领域落后,使得俄军导弹的末端弹道往往只能采用惯性制导。
一方面,就是导弹数量太少,一个导弹旅,数百台车辆,浩浩荡荡拉出来,可是把几十枚弹药打光后,这个旅就成了看客。而所打击的目标则往往还健在。
例如打击一个机场,要使用10多枚弹道导弹才能暂时瘫痪一条跑道,但是对方很快把工兵拉上来,专业素质强的工兵部队,最多8个小时就可以修复一个10米直径的大弹坑。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要想完全瘫痪一个敌方机场,往往需要弹道导弹部队发射数十枚导弹去压制该机场的多条跑道。这还没完,你必须算着对手修复能力和时机,各车再装填,掐准时间一波接着一波打,直到把他的装备人员打光了为止。
然而,就算是俄军这种祖上阔过的人士,家底总共也就是几千发弹道导弹,根本禁不住这种高强度消耗。而且弹道导弹的任务多了,除了机场、还有港口、兵员和物资装备集散地、重要桥梁、铁路、货运枢纽、指挥通信中心等等目标。要是都指望导弹旅来替你干完,那还养着你们这些部队做什么。
在7月份的海马斯旋风中,乌军火箭炮兵的实战战果已经证明,远程火箭炮比战术导弹好用,从海马斯的战果看,只要有先进空天侦察手段支持,海马斯远火的精度比导弹更高,其实战效果超过了伊斯坎尔德和圆点U弹道导弹。
事实已经证明,在空天强大的战场监控能力支持下,几辆海马斯远火的战场遮断能力,比1个伊斯坎尔德导弹旅还要显著。
相比较昂贵得战术导弹,现代远火的优势就是弹药便宜、精度不逊色。10多万美元一发的海马斯卫星制导炮弹,几乎百发百中。有人测算过,1枚伊斯坎尔德弹道导弹的采购费用,可以换几十发卫星制导火箭弹。
在俄乌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炮兵,不同的是,俄罗斯炮兵靠的是铺天盖地的弹药量。乌军炮兵靠的是打得准。
经过2014年以来的厉兵秣马,英美陆军教官手把手地教会了乌克兰炮兵军官掌握了“炮兵地理信息技术指挥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将无人机、侦察观测人员拍摄到的目标,以及天基侦察载具传输的卫星情报信息,全部集成在炮兵火控计算机内进行自动分析,并优化处理,智能化选择出目标,再自动分配目标给处于最有利位置上的火力单位进行打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乌克兰陆军的炮火支援响应时间,从20分钟缩短到几分钟。夸张的是,各个炮兵单位可以以门为单位,全部分散部署,但不用担心指挥控制,因为乌军每门炮都以战术通信网进行联络。
正是因为乌军有了这样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区区12门海马斯,才能在2个星期里打击了俄军50多个弹药库、50多个指挥所兵站等等目标。沉重地打击了北顿战役结束后俄国人的嚣张气焰。
在现代战争当中,“先敌发现、先敌摧毁。“往往意味着一切,先进的芯片、先进的战场信息感知系统决定着先敌发现,而制导弹药的数量,意味着摧毁效率。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夏日,因为海马斯,因为赫尔松战役,现代战争的远火时代已经到来。
俄军并不缺远程火箭炮,但由于微电子工业水平低下,芯片采购渠道枯竭。使侦察、指挥控制能力日甚一日落后,这些装备到了战场上,往往成了摆设,看不见,打不准。
后记 最后的吼声
1937年8月,随着日本侵略军日甚一日的压迫,中日两军终于在上海大打出手,随后,全国各地的部队闻声响应,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向淞沪战场增援而来。
这其中,就有当时中国陆军唯一的一个重型炮兵团炮兵第10团,这个团装备24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150毫米榴弹炮,是我军唯一能压倒日军的武器装备。
在当时,炮兵第10团第2、第3营奉命参加淞沪会战,宋锡善老人当时是牵引车驾驶员,多年以后,他回忆说:我开着一辆德国弹药车,装着24发巨大的150毫米口径炮弹,沿着京沪公路前往南翔,只见沿途的将士们士气高涨,满腔怒火地往上海方向靠拢。”
当有人将战火烧向孩童们的乐园,当自由的人们被“控制欲“的黑色阴影所吞没,当一群爱好和平的人们面临生死存亡。不,这时候已经没有肮脏的地缘政治。
在这个暴风雨将要席卷一切的剧变前夜,我们关注着抵抗强权的乌克兰人民,我们壮怀激烈,我们忧心忡忡,我们感同身受。
如同80年前松沪战场上的克虏伯大炮,那海马斯火箭炮的愤怒咆哮,是不愿被奴役的人们发出的最后吼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2 | 赵晓:第三只眼睛看俄乌战争— | 万维网友来 |
3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4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5 | 有点痛! | Winston Sm |
6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7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8 | 李慎之谈钱锺书 | 壹嘉出版 |
9 | 陆定一之子评价邓小平/严慰冰 | 体育老师 |
10 | 德国丹麦军舰包围中国货船yi p | 幸福剧团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