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上,除了俄乌战争之外,如何同中国打交道也首次成为西方七国首脑的重要议题。在对华关系中"去风险",显然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
《商报》发表评论称,本次峰会可能会成为二十一世纪西方共同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篇题为《西方对华政策的转折点》的评论写道:
"同峰会前各方的强硬措辞相比较,峰会声明中对华政策的描述可能过于温和、均衡和模糊。东道主日本同中国关系紧张,也许是此次峰会注重中国议题的原因之一。但总体而言,西方民主国家从未以如此明确的措辞对北京的军事和经济扩张提出过谴责,并在'去风险'的主题之下制定了共同对华战略的基本轮廓,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的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加强外资管控和保护敏感技术的声明,标志着西方贸易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对中国而言,则是一块红布,这一点在北京的激烈反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同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一种新的现实主义正在西方占据上风。西方七国终于意识到,全球化时代已经终结,一个以西方和中国相互抗争为主线的时代正在来临。世界经济在未来不会变得更加开放,而是会变得更加区块化。这个新时代将比开放市场的时代更让人不舒服。但它也为西方提供了机会。中国正在日益变成一个破坏性的大国,这绝不仅仅表现在对台湾的威吓或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争议上。“
评论指出,新的对华战略绝不会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但西方各国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新的战略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各方虽然就'去风险'达成了共识,但各国还是会制定各自不同的对华政策。拜登总统安全顾问苏利文的比喻恰到好处,他说西方七国是'自由世界的指导委员会'。七国集团正在从一个辩论沙龙演变成一台推动西方决策的政治机器。G20机制成立之初,曾有人断言G7就此寿终正寝。但现如今,G7也许已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对于刚刚在日本闭幕的G7峰会,《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写道:
"声明中的一些表述显得平淡无奇,但其意义却非同小可。七国集团闭会声明中写道,七国集团政策的目标并不是损害中国。'我们没有阻止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意向。'特别是美国人也参与了这一表述,格外引人注目。毕竟美国出台的芯片及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恰恰是出于这样的目的:阻止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对抗性的政策今后是否会有所缓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已经发出了相应的信号。
希望德国即将出台的中国战略也会延续这一精神。减少在原料及药物等领域的对华依赖,当然是正确的。出于国家安全考量,严格审查中国国有企业的在德投资,这样做的意义也同样不容争辩。但是,德国政府绝不应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将中国同西方高科技产品隔绝开来。因为这样做完全不符合国际贸易中的公平游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