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外媒连发警告:西方正传递给习1个危险信息

www.creaders.net | 2023-12-21 09:39:46  德国之声 中央社 | 4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随着俄乌战争的陷入僵持,西方世界的援乌热情似乎也在逐渐降温。分析人士指出,俄乌战争的走向和结局将对台海局势产生直接的影响。前不久的拜习会,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也再度强调了他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

《商报》:美国援乌力度一旦降低,只会令普京和习近平欣喜若狂。

《商报》发表评论称,美国和欧盟的内部争执,令价值上千亿的援乌款项无法落实。西方世界对乌克兰的坚定声援正在逐渐降温,而对此乐观其成的不仅仅是莫斯科,北京也在密切注视俄乌战局的走向。这篇题为《发给习近平的危险信号》的评论写道:

"俄乌战争的结束似乎已经变得遥遥无期,如果美国和欧洲迄今为止对乌克兰所表现出的团结精神,也因此而逐渐消弭,那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来说,无疑是一个恩赐。但对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来说,这也是一份大礼。

北京和基辅相距6500公里,但美欧的援乌力度对北京的对台战略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为,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已近两年,但一个核心问题仍未得到澄清:中国政府以乌克兰战争为契机,将中俄关系拓展成抗衡美国的外交联盟,那么中国政府从这场颠覆了国际安全秩序的俄乌冲突中汲取了哪些关键信息呢?

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同仇敌忾地反对侵略,共同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强硬姿态?

抑或是前线旷日持久的僵持、令人疲惫的妥协磋商,政治上的犹豫不决,最终会令违反国际法、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的普京达到目的?

美国参议院格林哈姆前不久曾表示:'如果乌克兰最终战胜了俄罗斯,那么中国侵略台湾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微乎其微。'换言之,如果普京的侵略战争最终得逞,那么,中国武力攻台的可能性就将变大。"

评论指出,对于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时的狼狈不堪,北京仍记忆犹新,如果现在美国再逐步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那么这个超级大国在北京眼中的威慑力将大打折扣。

"在台湾,民众将于明年一月选举产生新一任总统,这也是事关未来台湾同北京关系的选举。有鉴于此,这里的民众当然也会密切关注乌克兰的局势以及乌克兰盟友的所作所为。

他们非常清楚,台湾的今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保护伞的威慑力。而鉴于目前弥漫美国和欧洲的厌战情绪,他们当然要弄清楚,这把保护伞是否可以信赖。因为他们也很清楚,习近平也在密切关注着俄乌战争的走向。"

《明镜》周刊援引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S有关今年十一月拜习会内幕的报道写道,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访美期间,曾呼吁美国总统拜登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

明镜:习近平访美期间,曾呼吁美国总统拜登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

"峰会举行前夕,中国官员曾请求拜登总统在会晤后公开发表一份声明,表达对中国和平统一台湾的支持,并明确对台独表示反对。但白宫方面拒绝了中方的请求。

了解拜习会内幕的官员对NBC表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措辞非常直率,但并没有对抗意味,

'他的措辞同以往并无不同,在台湾问题上,他一直都很强硬,他一直是强硬路线的代表。'

习近平对台湾发出的武力威胁,一直是拜登政府的主要担忧。美国希望尽量能够避免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在去年的中共党代会上,习近平再度公开宣称,如果台湾借助外部势力宣布独立,中国将对台湾发动军事进攻。"

经济学人:将帅失和、西方疲乏 乌克兰当前大敌

乌克兰今夏大反攻收效甚微,战事续陷漫长胶著之馀基辅政坛却出现总统与军队总司令决裂的政争,加上西方因疲乏出现援乌松动,这两者如今成为乌克兰想取胜的大敌。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指出,俄国2022年2月底入侵后,乌克兰举国抛开政治恶斗团结抗敌,但当年底随局势转危为安,政坛矛盾又开始出现。虽然在国家安全仍有起码共识,但朝野各方又开始犯交相指责的错误,总统想“一把抓”和“打压异议”也产生反效果。

在战事明年2月将届满2年之际,基辅政、军高层间失和最让外界忧心,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与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兹尼(Valery Zaluzhny)间形同水火已人尽皆知。月前扎卢兹尼受访时称战争已陷僵局后,泽伦斯基公开警告对方专心军务、别搞政治,让两人失和公开化。

基辅一名政府高层透露,今年6月初乌克兰万众瞩目的大反攻未如计划所预期,高层失和自然也不让人意外,因为打胜仗可以人人有功、打败仗则没人要扛。

这名官员说,扎卢兹尼称反攻陷僵局、形同公开打脸总统固然不智,但政府内几无人会觉得扎卢兹尼说错,现也正上演诿过究责戏码,“政治人物批将领们只是群受苏联式训练的呆子,将领们反批政治人物尽是爱指手画脚的蠢货”。

据报道乌克兰对战争之初南部战线快速沦陷的军法刑事调查恐让问题雪上加霜。俄军2022年2、3月在乌克兰南部快速取胜,几周内就打通一条让俄国沿乌东、乌南连结克里米亚的陆廊,守军应对失据、也没炸桥断后,遭怀疑有内鬼通俄;一些报道称扎卢兹尼目前被列为证人接受调查,态势走向不排除恶化。

经济学人掌握到的内部民调显示,自11月中以来,泽伦斯基的支持率已降至仅剩32%,反观扎卢兹尼则有70%,就连乌克兰情报首脑布达诺夫(Kyrylo Budanov)都有45%的支持率,显示泽伦斯基若在总统大选对上扎卢兹尼,很可能败选。

泽伦斯基已用戒严为由取消原订明年3月的总统大选,尽管民调显示8成受访乌克兰民众反对取消选举,但支持率明显不敌似很难让泽伦斯基回心转意,也反而授明年要如期总统大选的俄罗斯一个绝佳话柄。

乌克兰情报圈表示,俄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打击对手的机会。军情局发言人柴尼亚柯(Andriy Cherniak)声称,有证据显示俄国已拟定3道不同方针:一是顺势强化俄罗斯国内的支持;二是持续削弱西方内部对乌克兰的信心;三是助长乌克兰国内不满情绪。

另一项不利乌克兰战况的大敌则是西方对俄乌战事冗长所生的疲乏。

经济学人指出,美国借由“总统拨款权”(PDA)提供的援乌规模已在递减,从平均每月超过10亿美元(今年1月甚至达50亿美元高峰)降到10月的3.5亿美元,11月更低到仅2.5亿美元。而新的援乌包裹目前在美国国会仍卡关。

虽然德国宣布明年将把援乌金额加倍至85亿美元,荷兰、芬兰、立陶宛也宣布新的包裹援助,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11月中裁定联邦政府预算挪用违宪,这恐致援乌受束缚;极右政治人物怀尔德斯(Geert Wilders)在荷兰大选意外胜出后表示要中止援乌,而更稍早斯洛伐克选后的新政府已停止援乌。

   43


当前新闻共有4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BBC12 2023年12月22日 00:07
马列畜生五毛阉狗 @jincao, 你全家男女老幼进口俄罗斯非洲瘟猪肉吃多了吧? 胡言乱语一大篇, 连棺材里的苏共/华约白骨都笑坐起来了
做好准备去给频死的普京吊孝嚎丧吧, 冥镪锡箔纸钱要多烧, 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场完事后你全家男女老幼个个一身寿衣伴随僵尸普京·一同下葬!
-------------------------------------------
国际共运1991年就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灰飞烟灭,
苏共/华约独裁集团, 今天何在? 苏共, 波共, 保共, 罗共, 捷共, 德共, 阿共, 匈共, 南共。 坟头上青烟缕缕, 众独裁流氓政权都已成白骨一堆啦!问你支共服不服???

1991年的漏网之鱼, 今天的过街老鼠, 西太开战12小时, 亚洲北约可以歼灭3/4今日红色北洋水尸, 锁住宫古/巴士两个海峡, 关起门来打狗!!!
====================
jincao 2023年12月21日 17:16
美国及其欧洲仆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是唯一支撑乌克兰打下去的动力,仅凭乌克兰的能力根本撑不下去。美国和其仆从国要拖死俄罗斯,反倒被俄罗斯拖的半死。是继续拖下去,继续全力援助乌克兰,但是那也赢不了俄罗斯。剩下只有直接下场,那样又面临第三次世界大战。大家一起灭亡。还有一个结果就是按朝鲜战争方式双方在目前战线上停战。美国打算怎么办?只能说美国开始计划用西方的制裁和借俄乌战争打垮俄罗斯的想法太幼稚,太天真。这方法用在中国身上一样没用。
jincao 2023年12月21日 17:16
美国及其欧洲仆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是唯一支撑乌克兰打下去的动力,仅凭乌克兰的能力根本撑不下去。美国和其仆从国要拖死俄罗斯,反倒被俄罗斯拖的半死。是继续拖下去,继续全力援助乌克兰,但是那也赢不了俄罗斯。剩下只有直接下场,那样又面临第三次世界大战。大家一起灭亡。还有一个结果就是按朝鲜战争方式双方在目前战线上停战。美国打算怎么办?只能说美国开始计划用西方的制裁和借俄乌战争打垮俄罗斯的想法太幼稚,太天真。这方法用在中国身上一样没用。
BBC12 2023年12月21日 14:41
特别军事行动 - 闪电战,
1小时22分拿下机场,
72小时占领基辅, 泽连斯基已经逃离, 市民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三个月控制乌克兰全境...
北约不保持中立, 冬天立马断供欧洲天然气, 冻死北约各国老百姓! 哈哈哈哈
普丁拍胸嚎叫, 给我20年, 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雄心壮志要恢复前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广袤无垠的疆界!
====================
早上乘船过海峡,
中午台巴子排队换领身份证
晚上台湾南北各大饭店摆酒庆功义和团一统天下之喜宴。。。
must 2023年12月21日 10:10
告诉他们老败完全失败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中东。
实用资讯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