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文章指出,欧盟内部无论是对华相对友好和相对强硬的派别,“去风险化”已逐渐成为众人的共识,并演变成欧盟对华关系的底色和基调。
过去几年,随着中美关系升温以及俄乌战争的矛盾下,中欧双边关系不断恶化。《金融时报》文章写道,在对华问题上,尽管欧盟内部存在相对友好和相对强硬两大派别,但对华“去风险化”逐渐成为众人的共识,并演变成了欧盟对华关系的底色和基调。
但迄今为止,在“去风险是什么”这样的名词解释上,近一年下来仍不明朗,欧盟仅一再重复,即去风险不是脱钩。
一方面,中国依赖欧盟的技术,在华外商投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欧盟。欧盟可能不会否认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不过,欧盟想强调的是自己对中国的战略性依赖,及其风险。
多样化不易
去风险也可体现在经贸关系多样化,供应链多样化,即一定程度上替代中国。但事实上,要在短期内找到中国替代方案并不那么容易。
举例而言,在欧盟 2023 年对关键原材料的评估报告中,无论在提炼还是加工环节,欧盟的锂供应主要依赖进口。而在锂矿提炼上,澳大利亚占了全球总供应的 53%,在锂加工上,中国占全球份额的 56%。
欧盟原本指望 2023 年年底敲定该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协定,但目前鉴于欧盟和澳大利亚都面临选举,能不能在 2025 年前重启谈判仍充满变数。
内部仍有分歧
今年 4 月,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联合访华,这样的组合侧面反映了欧盟对华微妙的心理。一方面想强硬起来,直指矛盾,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关系变得更僵而陷入被动。
后来,马克龙在中国得到了盛大的款待。尽管马克龙代表了欧盟成员国内部一部分人的心理和立场,但不能忽略,自俄乌战争以来,冯德莱恩与拜登建立了相当紧密的互动。
冯德莱恩 3 月访美时与拜登发表的联合声明也直接提到了中国,称在阻止我们的战略对手利用我们企业的资本、技术与知识,强化其军事与情报能力上,我们存在共同利益。
进一步来说,除了尖锐如冯德莱恩,还不乏像立陶宛这样立场更为强硬的强硬派。
就在冯德莱恩此前的北京之行前,立陶宛外长发推文表示,光去风险是不够的,有可能置欧盟于脱钩的境地。
无论如何,即使去风险定义仍然模糊,多样化路线不易,并存在内部分歧,但“去风险”已成现阶段欧盟对华的既定路线。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美情报部门证实:何卫东被罢免 曝习新一轮 |
2 | 大逆转!韩国政坛一夜变天? |
3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4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5 | 川普恼火 曾当众怒斥他:“下流贱人”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2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3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4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5 |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6 |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
7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8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9 | 又一重击,习的军中支柱全倒下了 |
10 | 惊传林向阳被抓 习嫡系31军全军覆没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