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别妄想大轰炸 伊朗人民不欢迎外部干预?

www.creaders.net | 2025-07-24 11:26:10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们仍然无从得知,上个月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造成了多大破坏。 美国总统川普在6月的北约峰会吹嘘:“我相信那是场彻底的毁灭。”但美国的一份早期情报报告显示,伊朗可能在几个月后再次启动浓缩铀进程,而国际原子能总署署长葛罗西(Rafael Mariano Grossi)也做出了同样的结论。

但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以色列和美国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并没有引发一场反对伊斯兰共和国的起义,而这本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inyamin Netanyahu)希望看到的结果。 川普甚至自言自语,称对于一个“无法让伊朗再次伟大”的政府而言,政权更迭是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但他并没有说明这种“让伊朗再次伟大”的努力,应该来自国内或是国外。

轰炸平民会打击民众士气,并促使他们反对本国领导人的说法由来已久,但也多被证明并非如此。 1937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对格尔尼卡(Guernica)的轰炸,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对英国发动的闪电战,以及盟军对纳粹德国城市的毁灭式轰炸,都未能产生类似效果。 1965至1968年,在越南北部进行的“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未能实现这个目标,以色列对加沙的持续轰炸也是如此。

战略轰炸,又称饱和或恐怖式轰炸,主要是意大利将军杜黑(Giulio Douhet)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一种战术。 但在二战期间,这些残酷的空袭行动逐渐与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炸弹人哈里斯(Arthur Harris)和美国空军将领李梅(Curtis Emerson LeMay)连结在一起。 后者在1944至1945年夷平多座日本城市并杀害数十万日本民众后,曾坦承倘若美国战败,他自己必将沦为战犯受审。

战略轰炸摧毁了城市地区,哈里斯如愿以偿地“杀死了很多德国佬”(Boche,对德国人的蔑视)。 但尽管这种战术在二战中被广泛使用,却从未激发民众起义。 无论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产生了何种效果,都没有发生反对日本政府的起义。

事实上,轰炸会产生反效果:它会让人们愤怒,甚至动员民众支持原本极不受欢迎的政府。 1941年,德国人试图打击伦敦人的士气,但这只会让后者更加顽强,让人们更加坚信这座城市能够抵御这样的攻击。 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当然也民望大增。 但同样的反应,也明显展现在了柏林人身上,即使是那些希特勒的憎恶者。 人们为自己的坚韧不拔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在面对共同敌人之时。

无论是在独裁或民主国家,大众往往都会展现出这种坚忍精神。 北越人虽然被迫服从他们的领导人,但没有证据显示,美军的炸弹摧毁了他们的士气或引发了公开兵变。 在美国战机的攻击下,越南人的爱国主义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外国势力轰炸,无论他们多么鄙视自己的领导人。 伊朗这么一个骄傲的国家尤其如此,因为它有着受外国干涉的痛苦历史。 1953年,一场美英支持的政变扼杀了一个新生的民主国家。 伊朗人民对这些西方国家的仇恨或许已经减退,但仍然怀疑它们的动机。 如果说很难想象伊朗人会聚集在川普的“让伊朗再次伟大”旗帜下,那么认为他们会将内塔尼亚胡视为政治救星的想法,就更近乎空想了。

可以肯定的是,削弱伊朗的核能力是一个积极的事态发展。 以色列对伊朗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代理人发动的战争或许也是好事。 但正如西方在亚洲和中东的其他军事干预所显示的,轰炸并不能带来民主变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和德国的战败及其随后的民主变革,有时会被当作相反的例子。 战略轰炸在这些战败中所扮演的角色,至今仍备受争议。 但战后这些国家的精英们在盟军占领的庇护下建立(或重建)了民主。 没有人建议美国或以色列占领伊朗,更没有人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与德日两国相同的结果。

只有伊朗人自己能推翻伊朗僵化、压迫性且往往残暴的神权统治。 这个政权极不受欢迎: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80%的伊朗人更希望有一个民主政府。 轰炸伊朗可能会暴露该国在军事上的弱势,但也可能削弱日益壮大的反对派。

伊朗名演员基亚尼安(Reza Kianian)的反应就很发人深省。 作为伊朗政府的激烈批评者和2022年反政府示威的支持者,他无疑欢迎一个更民主的社会。 但在以美两国开始轰炸后,他的爱国之情占了上风。 他告诉《金融时报》:“置身伊朗之外的人没资格命令民众挺身而出。 伊朗是我的国家。 我会决定做什么,也不会等你们来告诉我应当在自己的国家做什么。”

这种对外部干预的合理反感,可能很快就会让位给新的决心。 当一个政权受到压力时,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 但迄今伊朗政权对所谓叛徒和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击力度有增无减。 该国在军事上的弱势,增加了其领导人加倍努力制造核弹的可能性。 这肯定不是内塔尼亚胡和川普的本意,也不是大多数伊朗人所希望看到的。

人们为自己的坚韧不拔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在面对共同敌人之时。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党内新势力杀出 老习突入ICU
2 不装了!这两人同步“辱习”
3 中国突发:李刚被提起公诉
4 拒绝陪睡 她从高处被抛下 脊椎四肢全断
5 美国芯片巨头,股价暴跌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