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预判中共崩盘时间 华尔街投资人万字报告引关注

www.creaders.net | 2025-10-27 09:40:47  看中国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中美经贸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一份来自华尔街资深投资人的战略报告近日引发全球关注。这份报告以详尽的数据和分析,预测中国在与美国的经济脱钩博弈中将陷入无解困境,并直指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已达临界点。

报告作者,一位曾在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任职的投资人,在离职后花费10年时间深入研究中国经济。他在报告中大胆断言,北京无法赢得这场脱钩战争,并推算出潜在崩盘时间表。时评人“公子沈”详尽解读了这份报告的核心观点。

长达数万字的报告《中美经济脱钩的战略分析:从2017年到2045年》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洞见。作者强调,中美脱钩并非“是否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彻底发生”的必然趋势。这场博弈是非对称的:美国作为全球经济霸主,拥有更多主动权和手段,而中国则深陷结构性泥潭,无法承受全面分手的冲击。

报告直指,中国正面临一个“三元悖论”般的困境:保住汇率稳定、拯救银行体系、维持社会稳定。三者中,中国政府最多只能兼顾两项,甚至可能一项都难以维系。这一结论基于对中国房地产泡沫、金融体系脆弱性和对外依赖的深入剖析。

中国经济的核心困境:房地产泡沫引爆5-10万亿美元损失

报告的核心论点之一,是中国经济存在的严重结构性问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崩盘。作者计算,中国房地产体系中积累的亏损高达5至10万亿美元,这一规模远超中国银行体系的总股东权益(约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一旦泡沫全面破裂,整个金融体系将面临资不抵债的灾难性局面。为延缓危机爆发,中国政府每年需投入超过11万亿美元,通过会计手段掩盖坏账。这笔巨额资金相当于中国一整年的国防开支加上研发预算,几乎全部用于“补窟窿”,严重挤压了经济增长的空间。

房地产危机并非突发事件,而是中国过去25年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报告描述了中国独特的经济循环:地方政府卖地、开发商盖楼、银行放贷、房价上涨、中产阶层购房,再循环往复。这一模式在巅峰时期贡献了地方财政的30%-50%、GDP的近30%,并占居民家庭财富的70%以上。然而,2020年习近平推出的“三道红线”政策(限制房企杠杆比例)本意是软着陆,却意外引爆危机。2021年底,恒大集团率先暴雷,随后碧桂园等巨头接连倒下,上百城市出现停贷潮,购房者拒付期房贷款。房地产销售量从高峰期暴跌40%-50%,市场至今无回暖迹象。

预判中共崩盘时间 华尔街投资人万字报告引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Getty Images)

作者警告,如果这些坏账全面摊销,中国银行体系净资本将转为负2万亿美元。政府当前的应对策略是“拖延战术”:银行不按市值重估资产、展期贷款、降低储户利息,试图用时间换空间。同时,希望通过出口对冲内需崩塌,但这一路径已行不通。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等国纷纷加征关税,如美国对电动车征收100%关税,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引擎正在熄火,而每年11万亿美元的掩盖成本已接近经济物理极限。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合法性高度依赖经济繁荣。不同于民主国家,中国不靠法治或自治,而是靠持续增长让人民“更富裕”。一旦经济停滞,政权将失去叙事基础。作者将中国与日本“失落20年”对比:日本有民主制度、富裕基础、美国安全保障和社会稳定,中国四者皆缺,无法承受长期停滞,只能继续粉饰太平,导致内耗加剧。

非对称博弈:中国深度依赖美国 美国相对独立

报告强调,中美脱钩是长期非对称对抗,美国掌握主动,中国“输不起”。作者列出中国对美国的七大依赖清单,揭示中国深陷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无法轻易跳出“五指山”。

首先,金融依赖:中国持有约2.5万亿美元美国资产(包括1.2万亿美元国债、1.1-1.3万亿美元股票、2000-3000亿美元公司债),看似筹码,实为人质。美国可随时冻结、贬值或印钞赎回(如疫情期间18个月印4万亿美元)。中国抛售美债只会自损更大,引发人民币贬值和银行挤兑。

其次,技术依赖:中国半导体技术卡在7纳米,而美国和台湾已量产3纳米。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军工、新能源汽车产业无法升级。软件生态上,90%中国企业系统基于Windows、Android等美国技术,一旦断供,信息基础设施将半瘫痪。

第三,市场依赖:美国及其盟友占全球GDP 55%,中国出口引擎依赖这些消费市场。粮食方面,中国30%大豆进口自美国,高品质肉类、乳制品也仰赖盟友,关乎社会稳定。

第四,技术转移:中国通过留学生、专利授权、“千人计划”获取先进技术,一旦切断,创新速度骤降。

第五,文化和秩序:从好莱坞电影到时尚品牌,中国离不开美国软实力输入。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依赖仅限于稀土(中国垄断全球85%供应)和低端制造业(如玩具、纺织)。这些短板可通过5-10年供应链转移解决,美国稀土自主化已在推进。报告推算,目前脱钩进度仅25%-30%,过去20年只是“头七八年”,真正拉锯战才开始。

中国15年“预防性战争”:建立封闭生态 却核心技术残缺

报告揭露,中国高层早已预见脱钩风险,并为此准备15年。通过时间线梳理,作者展示中国一系列“反常”举动实为战略布防:2009年封锁Facebook、Twitter、Google,建立防火墙;2010年强制外资合资(中资持股51%);2012年推动自主创新;2015年启动“中国制造2025”;2017年通过国家情报法;2019年推动华为5G;2020年投入国产AI。

这些举措构建了一个“平行宇宙”:鸿蒙操作系统、阿里/腾讯/华为云、微信/支付宝支付、微信/抖音/微博社交、百度/高德地图、淘宝/京东/拼多多电商。这套封闭生态能在断联时维持国内运转,但作者一针见血指出,它是“反市场的天才防卫”,在核心技术上残缺不全。

三大缺口:半导体(无EUV光刻机,无法商业量产);软件(企业级系统依赖Windows,民企采用国产率<10%);金融(CIPS交易量仅SWIFT的1/12,人民币储备占比3%vs.美元60%)。中国虽有外壳繁荣,核心仍受制于美国供应链,无法实现真正独立。

金融战推演:美国握枪 中国反制有限

报告模拟脱钩场景:美国第一天即可动用《紧急经济权力法》,冻结中国2.5万亿美元资产(参考俄罗斯3000亿美元、伊朗500亿美元、委内瑞拉案例)。中国反击可冻结在华美企资产(5000亿-1万亿美元),但金融资产易流动,实体工厂难变现。美国可吸收冲击,中国则面临资金外逃。

作者讽刺:美国印钱解决问题,中国印钱制造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停滞,因缺信任、法治、资本自由、金融深度。中国陷两难:开放失控,不开放无信任。

关键窗口期:2027-2030年 四大倒计时逼近

报告预测,2027年至2030年将成为关键窗口期,中国人口断崖、美国稀土自主化、习近平权力交接、台湾总统大选。中国若行动,这是最后机会;过2030年,杠杆失效。作者与美国智库观点吻合,即2028年最可能爆发系统性危机。

作为投资人,作者建议构建“无论结果如何都获利”的组合,市场信“渐进对称”,现实是“加速敌对非对称”。时势站在美国一边,中国国家计划难逆转。

报告结尾呼吁中国加快自主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制定金融制裁预案。但作者认为,脱钩大势所趋,中国结构性风险需根本调整。投资者应警惕非对称博弈,决策者需理性面对数据,而非情绪。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