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为美国节约6千亿?美国不买帐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上官天乙综合报道:新华网北京电,2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由人民日报社和美国中国总商会共同举办的“中美经贸论坛”上,提到一份美国摩根斯丹利的统计,说美国人由于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在过去10年给美国节约了6千亿美元。
他说:“美国人在生活上有很多方面都是在使用中国的商品。人们开玩笑说,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在使用中国商品,早晨起来以后用的闹钟、刷牙用的牙刷、牙膏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跑步穿的耐克运动鞋、晚上睡觉盖的被子、毛毯也是中国制造。”
中国购买美国的债券,等于把中国的外汇储备借给美国投资者使用。美国人用中国购买债券的钱去投资,中国只拿到债券的利息,其他也是美国人得益。成思危说:“一定要看到中美经贸合作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中国并未从全球贸易受益?
不过,根据BBC中文网2月10日的消息,《国际先驱论坛报》文章认为,“中国制造”这个商标并不意味着商品就一定是在中国制造的。全球化生产经常把组装地的最后一站作为制造国,中国只是组装的最后一站。其实,日本、韩国、台湾和美国都在利用中国大陆,作为他们产品的最后组装地,因此,中国的巨大贸易额和贸易威胁有些夸大。这种扭曲会使中国面临压力。
文章说,由于中国劳动力低廉,很多国家都把工厂设到了中国大陆,这样做唯一的受害者是原来工厂所在国的技术工人。 台湾以前是电脑的组装地,但现在中国大陆取而代之,香港原来是成衣的集散地,但这也被中国大陆取代,日本原来是家用电器的生产国,但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厂家迁至中国,这一过程真正的失败者是别国的低工资生产者,比如日本日立公司把工厂迁至中国,导致成千上万的日本劳工失业。
文章接着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并没有得到多少真正的利润,真正的获益者是外国的跨国公司。 成千上万的中国工厂为数百万廉价的打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但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没能从简单的生产上升到设计和研发领域,中国的崛起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崛起形成鲜明反差,当时日本创建了丰田、本田、三菱和索尼的品牌,中国则很少有这些国际品牌,仅有的几个比如联想和海尔,都在国际市场上艰难挣扎。
美国要成立小组监督中国
另据BBC中文网2月14日消息,美国当局星期二(2月14)宣布,将建立一个专门小组,以便监督中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表示,美国与中国的贸易“缺乏公平、持久性和平衡。” 他说,华盛顿将就对华贸易政策作全面检讨,以确保中国遵守国际贸易的义务。
他还表示,“尽管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连续第3年增长,我们今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在提供机会方面下缺乏公平、持久性和平衡。”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2005年增至2016亿美元,比前年增长了24.5%。这项数字公布后,在美国国会和工业界激起极大的抗议。 批评对华政策的人士认为,中国操纵汇率以及提供各种补贴,获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他们还表示,美国公司很难进入中国市场。
“作为一个成熟的贸易伙伴,中国应该对其行为负起责任,并要承担责任包括开放市场和实施知识产权。”他说,“我们会采用所有的方法去面对此挑战。”
中国制造不再廉价
1月27日环球时报摘自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称,中国员工的工资水平已经比邻国的越南工人高出了1/3,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带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劳动力低成本已名不副实。
20岁的黄辛钰(音)和其他7个女孩住在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个宿舍里。她两年前从中国内地的湖南老家来到上海。在这里,她每周工作54个小时,月工资不到150美元。
今年返乡过年后,她将不再回来打工。“在上海的花费要比在老家多好多,公司要想留我,就该给我涨工资,”她说,“公司还应给我们提供好一点的住宿条件,因为没人愿意住集体宿舍,而自己租房又那么贵。”
像黄小姐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在中国沿海城市的产业部门,员工多来自就业机会不多的内地省份。多数人都是在外工作好几年才回家。 每年,中国工厂的劳动力要流失5%?D50%。在黄小姐打工的公司,4000名员工中有92%是外地打工者。多数员工说他们将只为公司工作3年。公司为此每年要更换1/3的员工。
在距离上海两个小时车程的苏州,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对位于苏州的芬兰的一家轻金属配件制造公司来说,公司要花上一年时间来培训员工掌握操作技能,而员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到两年。
公司给员工的工资每年增长8%,希望借此挽留他们,但公司领导说,员工的离职率仍然“可怕”。“多数打工者刚来上海时在公司打工,一旦他们挣够了钱,就回家盖房、结婚,重操农业;也有一些人自己投资做买卖,公司如想留住这批人就要付更高的工资。”
中国制造与美国贸易赤字
2005年6月22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近些年来,美国的贸易逆差每年以30%-35%的速度在增加,但是,中美双方从来没有在贸易逆差的绝对数字额上达成一致。两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2004年贸易逆差累计额,美方认为是1620亿美元,中方认为美国夸大了统计数字,认为只有700亿-800亿美元。
两个数字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原因确实复杂。中方认为,第一,造成中国顺差的原因,不是中国不愿意进口美国的商品,而是美国对进口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设置了许多限制,这是影响贸易平衡最重要原因;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的一半来自于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据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占中国的出口比重,1990年为12.6%;1995年31.5%;2000年47.9%;2004年占到57.0%。其中美国企业占很大比重。
但是美国人不这样看。美国人认为中国没有诚意,总是要求进口尖端技术产品,在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业领域并未准入,在知识产权领域侵占美国利益。他们很少或者不愿意提及美国大公司在中国的产品返回美国市场。
在过去20多年,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相当惊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学者与研究机构,谁也没有预计到中国的贸易总量在3年内翻了一番,更没有估计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也增长了近一倍,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也翻了一番。这种贸易失衡使很多美国人认为“从原来的双赢格局变零和博弈”。
根据美方统计,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从2000年的1001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1967亿美元。2004年中美贸易总量达到231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162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量比重的24.9%,比2001年的贸易逆差838亿美元增长93%,即使按照中方数据也上升了99%;美国对中国进口与出口比率达到5.67倍。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2005年2月3日报告预计,2006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将达到2000亿美元。
从1985年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出现盈余,美国对中国贸易出现赤字;这一赤字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量比重在1990年超过了20%,最高峰是1997年达到了27%,2000年降至20%,2003年达到23.2%,2004年又进一步达到25%,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家。2003年超过了欧盟(14.1%),日本(12.3%),加拿大(10.2%)和墨西哥(7.6%)。即使按中方数据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总数的比重为11.3%,中国也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赤字国。
根据中方数据,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国,2004年双方贸易额为1263亿美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量比重的14.8%,排在日本之后;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国,占中国出口总量比重的21%;美国是中国第六大进口国,占中国大陆进口总量比重的2.7%,还不及台湾地区比重高。中美双方贸易逆差为586亿美元,出口与进口比率为2.7倍。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