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如何施放执政理念的信号弹?

www.creaders.net | 2012-11-26 19:13:45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共第5代领导核心习近平在十八大后同时接任中共总书记和军委主席职务,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权力交接,并在高层会议上接连发出“我们要警醒”的危机论。外界也纷纷借助些许端倪继续猜测习近平真正的执政思路会是什么。胡锦涛在2002年就任中共总书记仅20天后,第一站便来到了中共执政的起点——西柏坡。胡锦涛不仅在此重温了西柏坡精神,更告诫说,当年的考试还在继续。他还着重提到了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西柏坡之行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胡锦涛执政色彩极具符号性的行为。

  那么习近平成为中共领导人后,是否会效仿当年的胡锦涛,其在国内出行的第一站会在哪里,会提出什么样的言论来标注他的执政色彩等等疑问,都被外界所瞩目。多维新闻就此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如果习近平效仿胡锦涛,很可能会把带有极具政治色彩的第一站选在中共革命的摇篮——延安,而西柏坡或遵义的可能性也存在。

  当然,越是上层的政治领袖大都不会盲从模仿前任,会用自己的方式彰显从政之路,拉开与前任领导人的距离。此外,由于当年胡锦涛的西柏坡执行造成了后来的“红色回潮”热,而薄熙来利用去“发扬光大”掀起了政治事件,因此习近平很可能不再去某个“红色根据地”让外界去“仿效、发扬”。习近平政治风格是务实的,他很可能很好做一些政治口号式的宣扬,再加上他执政的强势与果敢,因此已开始被外界期许为“年轻版邓小平”。这一切似乎都决定这他很可能不会将自己的“信号弹”放在某个政治色彩鲜明的革命象征地。反而更有可能直接实地民生调研与百姓打成一片,借助某个重大事件阐述理念,再或边干边释,以实际行动来向民众展现。

  西柏坡赋予的社会主义理念

  习近平会亦步亦随前往西柏坡吗?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但透过习近平的一些政治理念,又不能完全排除他去西柏坡的可能。

  河北省的西柏坡在中共历史上名列“圣地”,被称为中国五大红色圣地之一。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此指挥了三大战役,并为“坐江山”作了政治思想上的动员和准备,对全党做出了警醒和告诫——“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被认为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毛泽东告别西柏坡半个世纪后,就任中共总书记仅20天的胡锦涛就来到西柏坡进行调研。胡锦涛公开对外界讲:“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说是进京赶考。我们这次来西柏坡,是来‘上学’的,是来向西柏坡人民学习的!”在这里,胡锦涛来提出了他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即后来外界普遍所称的“新三民主义”。

  与胡锦涛相比,外界普遍认为习近平更加笃信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他就曾强调“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习近平还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

  他在2011年指导出版《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中,强化了“毛泽东思想”。在2012年7月召开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强调,中共取的进步,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的结果。

  习近平这种强烈的政治信念,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密切关联。众所周知,习近平出身于“红二代”,父亲习仲勋为中共元老,被不少中共党内人士称之为“正宗左派”的社会主义者。虽在“文革”时期曾遭迫害,但后来恢复权力担任了副总理。习近平曾说,父亲经常会让孩子们站成一列进行一场训话,鼓舞革命精神。而习仲勋遭迫害并没有动摇习近平的信念,为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习近平分别写了8次和10次申请书。“红二代”的出身和经历的苦难煎熬,铸就了习近平的政治理念。

  如上说述,作为坚守社会主义理念的中共新的领导人,他“替代”父辈们上坐上江山,他的执政之路刚刚开始,大考更在后面,“两个务必”同样是他治党、治国要时常警醒的,因此习近平效仿胡锦涛再次踏上这个中共走向执掌国家权柄的地方,意义更加深厚,“寻求社会主义真正内涵”的政治理念也更为彰显。

  遵义代表的革命转折意义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被中共誉为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每当遭遇重大危机,中共便会拿出遵义会议谈古喻今。因此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之为它的另一场遵义会议,浑浊的中国由此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当前中国的现实是,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可危机四伏的声音仍不绝于耳。中共十八大已落幕,腐败不除将致“亡党亡国”的警讯出现在前后两任中共总书记的讲话中,引发高度瞩目。执掌中共领导权后,习近平在第一次高层会议上直截了当的语气来揭露党内腐败现象,指出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他甚至还借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比喻当前的腐败问题。这显示了他正在直面迎战“亡党亡国”的危机局面。

  谈到遵义会议的成功经验,中共体系内的高级幕僚认为,会议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独立自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

  “毫无疑问,遵义会议之所以取得成功,它的那些经验对我们今天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有指导性作用的。比如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来讲,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极其重要。”

  习近平在15日与媒体的见面会上也谈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他在今年3月1日的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礼上,以党校校长身份说出重话,“对那些无可救药的蜕化变质分子、腐败分子要坚决从党的队伍中清除出去”。这是长期以来,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提出清党,并且态度坚决。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中共党员队伍存在诸多腐蠹不堪的人,影响了中共形象和发展。清党可谓是中共的一场自我救赎,十分必要。

  在遵义会议过去78周年之际,在中共如此强烈的忧患意识下,习近平如果选择遵义作为其“定调之旅” 不是没有可能,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也非常重大,以显示其勇于面对危机,狠抓党建,清理中共党员队伍的决心。

  延安是“为人民服务”最好的注脚

  习近平15日上任伊始,面对全球记者发表了被视为是他“就职演说”的首次公开讲话。习近平的此次讲话没有提到大的政治口号,使用语言非常平实和通俗,用到最多的词汇就是“人民”, 他形容“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并先后两次表示,中国共产党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他还强调“改革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共奋斗的目标。

  中共在革命胜利后,始终面临着如何从一个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这一直是体制内外议论的焦点所在。此番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共党校人士向多维新闻透露,“服务型”执政党的定位尤为关键,这是由习近平主导的中共党建的雏形,也预示着中共执政理念和方式的嬗变。而“服务型”政党对应的正是“为人民服务”。

  延安,作为今天人们重新寻访毛泽东思想功绩线路上的必经地之一,对中共而言是一个最具特殊象征意义的地方。因为在窑洞中经历的十余年岁月,打造出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命运。站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居前,人们会突然发现自己正在想象毛当年远眺的情形。为了给这一时期定性,中国正统的政治术语称之为“延安精神”,旨在弘扬那个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是毛泽东受古代“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提出的。自从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纪念张恩德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以来,“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中国共产党表明其价值观的主要命题。

  而且,作为当年的知青,习近平曾经在延安的梁家河村插队7年。他和当地的农民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团子”(即玉米面窝头),7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从一个16岁少年、“城里的孩子”,到远离北京千里之外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农村,经过一步步磨练,成为样样农活精通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在自述中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因此,不论中共如何治党,整治腐败;还是选择在中国建立何种价值体系,走一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始终是第一位的。习近平目前释放出的执政信号无疑是指向了人民的福祉。重拾中共建立之初“救国救民”的理念,也是中共解决当前信任危机最重大的政治课题。

  除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外,延安精神所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无不都是中共最为核心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共当今继续深入进行改革开放的思想源泉。

  按照官方一直宣扬的那样,中国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因此,基于以上的历史和现实,如果要寻找一个习近平施政理念最为合适的“根据地”,延安是再适合不过的政治地标了。

  用“无为而治”展现执政理念

  当前的中国社会迫切需求政治层面的改革,社会治理的革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等,而这一切就是习近平多次提到“挑战”二字,和所说的重大责任,对民族的责任。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现况既不像穷困潦倒的旧苏联,也不像政治改革和频繁选举把人人都弄得像热锅上蚂蚁的日本。民主氛围的改善,民生人权的继续改善等虽然很有必要,但大规模盲目躁动式的改革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将迄今为止的全部的经济改革的成果,国家安定等毁于一旦。

  中国几千年的治国手段里,有一种叫“无为而治”的方法,即是在尊重自然与科学规律的基础上,顺势而为,但又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妄为。这是洞悉了社会历史的长远尺度的富有远虑的优化法,远比大震动式的“革命”方略更为妥贴。习近平在2007年被调任北京成为中共政治局常委之前,曾有二十多年的地方管理经验。在浙江和福建当政期间他就已经被很多人认定为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但习近平又不会去过多干涉所谓的“自由经济主义”,反而更多去引导。因此,浙江和福建在他任内,私营中小企业持续朝气蓬勃的发展。在政治方面,长期在浙江从事政治改革工作的李凡称,习近平“不像其他一些领导人,会阻拦着基层人大改革”。此前,浙江省曾默默从事许多政治改革的行动,诸如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开放基层人大换届等。习近平的这些做法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

  执掌中共权杖后,习近平应会借鉴此前治理地方的手法,注重的是全局的总体谋划与引导,而不去干涉更多的管理细节。外界分析习近平,大都认为他执政期间着重点在于对意识形态领进行大范围的变革,修正中共传统意识形态那些陈腐落伍的思维方式,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新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基础,而具体工作会由李克强去主抓。因此,习近平要展示自己的政治与执政理念不是单凭在某个地方发表1次甚至几次政治口号与主张就能全部展现的,他更多需要的是顺势而为,逐步去调整和展现自己的意识形态。

  世界上每一名真正的政治家都不会盲从于历史,他们都会把自己鲜明的政治风格标注在历史中。中国的政治人物也不例外。习近平执政理念的第一枪实际已经打响,就是在他就任中共总书记当天通过全球媒体向外界初露了治国方略。也有评论认为,记者会上的一番表述就是习近平治国总纲领,只是这种纲领脱离了政治口号与宣讲式的报道,用了更贴近民众的说辞来展现。此后就是在践行中,习近平会根据工作的铺展与需要,不断的具体化这种执政理念,而其中的人民、责任,治吏、反腐一定会成为他标注的关键词。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