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记者江夏编译报道:《华盛顿邮报》日前发表著名国际事务评论员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的文章说,莫斯科继续派遣部队进入乌克兰,普京的俄国正面挑战美国和西方,似乎是再清楚不过的事情。但从长远看,美国和西方的正面挑战并非俄国的公然军事挑衅,而是中国潜在而稳定的非军事动作——那才是更大的挑战。
俄国是一个衰退中的强权,其经济总量只占全球GDP的3.4%,而中国则占近16%,并且还正在持续增长。世界银行的数据说,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四倍,德国的五倍。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历史性的协议,这显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正向着新的、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习近平政府还正在为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制定计划,企图以自己的一套取代美国1945年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如果中国继续采取这种路线,将使国际政治今后25年发生最重大而危险的转变。
习近平当政两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言论高涨,其中很多反美言论。即使在胡锦涛时代,已有鼓吹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领导强权的书籍出版。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一项统计发现,今年中国官方《人民日报》的反西方言论,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三倍。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开始了低调而持久的运动,企图今后在亚洲替换现有的国际秩序框架。北京有些人想从反美变为占据美国的位置。
今年夏季,中国和巴西、俄国、印度、南非四个“金砖”国家达成协议,创设一个足以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金融机构。今年10月,北京出资500亿美元,构建明显可替代“世界银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周,习近平宣布中国不惜耗费400亿美元打造新丝绸之路,以促进地区发展。习近平还宣称,中国愿竭尽所能为亚太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所谓“公共产品”是那些满足人们需求,供人民享用,但却不必付钱的东西,如国家公园、清洁的空气等。中国如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那将是一大进步。然而,北京似乎是想投资可以取代现存国际体系,而不是巩固这个体系的“公共产品”。近几年来,中国竭力在其所有计划中排除一个国家——美国。例如,北京倡导至今尚未运作的“东亚峰会”,就有意排除美国的影响。今年五月,习近平在北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倡言亚洲人管理亚洲事务、保障亚洲安全,排斥美国的意味很浓。
这些令人担心的念头,并不会因为北京的努力一定会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北京的许多计划遭到反对。但如果中国运用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要求各国在现有国际秩序和新体系之间作选择,就可能在亚洲为新型的冷战创造条件,帮助破坏并摧毁现有的国际秩序。七十年来,这个秩序是亚洲和平、繁荣仰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