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给奥巴马上了一课 美国被彻底孤立

www.creaders.net | 2015-03-25 07:54:50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11月层表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语: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015年两会期间评论道,“一带一路”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习近平提到的“一些国家”并没有局限于亚洲或特意排除哪个国家,而英国正式申请加入则使得亚投行的讨论逐步“全球化”。2015年3月,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也同意加入亚投行,这一“交响乐团”阵容仍在扩大,成员有望超过35个,其中可能会包含美国亚太盟邦澳大利亚、韩国、甚至日本。美国被彻底孤立。

  120多年前,英国凭借其创立的金融体系确立了其世界金融、海洋霸主的地位。英镑更是成为第一个真正的世界货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大英帝国国势渐衰,德法意等工业体满目疮痍。而美国则在此期间“韬光养晦”,全面积累军事和经济实力,并从1944年的新罕布尔什州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始,逐渐主导国际金融秩序70余年。现如今,美欧深受经济低迷困扰,全球金融改革停滞不前,西方多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东看”,将目光投向了全面觉醒和崛起的中国。在中国的积极引领下,国际金融体系进入重调的关键时期。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亚投行筹建吸引了全球目光,其中的机动性和舆论效应甚至都超过了同时期的伊朗核谈判。这让美国感受到了深深的痛楚。最令美国尴尬的是美国兄弟盟邦英国态度的变化。这个在欧债危机和脱欧问题上频频“特立独行”的国家,成为第一个站出来不听美国话的西方“列强”。在外交立场上同最亲密、最重要的盟友出现这样的龃龉“极其罕见”,英国在全球金融治理这一争议性议题层面如此站位更算得上“史无前例”。美国保守媒体《华尔街日报》说,“英国的决定为其他欧洲经济体加入帮助扫清了障碍”。也正是英国打了头炮,法德意澳韩才会由犹豫不决到改弦易辙的态度转变。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与欧洲、亚洲盟邦之间的矛盾自金融危机以来就一直处于松动和随时被激化的状态。这次亚投行引发的间隙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而已。英国保守舆论这种支持亚投行的声音也符合自身利益。作为一个历史上善于站位、奉行实用主义的国家来说,英国这一决定巧妙地抓住了中国、中国领导人崛起的“红利”,这也凸显了中国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而且,卡梅伦拒见达赖喇嘛、在香港占中问题上适度收敛,以及他和内阁大员率庞大代表团访华,都可以看出这一届英国保守政府在对华交往时非常注重实用主义。

奥巴马同习近平私交甚笃,但对中国的理解还比不上卡梅伦现实。

  《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近来多篇文章都支持中国的亚投行筹建,并对美国的消极、反对姿态提出了批评性建议。从《金融时报》3月关于亚投行的报道可以看出,美国是否加入或英国该不该加入,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第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应该如何同中国打交道;第二,如何制定新的国际(金融)规则。英国入亚投行的大功臣、财长奥斯本(George Osborne)2013年访问中国时说,他想要“改变英国对中国的态度”。这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昔日对华殖民的西方帝国,对现代中国的一种理性、务实的认识,也是对中国领导层表达信任。那么,通过此次亚投行博弈,西方“列强”如何同中国“分享权力”则是判断它们是否改变看待中国的标准之一。

  今年适逢二战结束70周年,一切执行了至少70年的旧秩序是否需要调整,每时每刻都是国际舆论的焦点。而自布雷顿森林会议70年后,美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霸权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内部,美国债台高筑且经济停滞,国会弊政频现且阻隔IMF改革。外部,传统铁杆盟邦分崩离析,美国发号施令的领导力大幅下滑。自2008年次贷危机开始,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的裂口就越拉越大,即便是欧洲发达经济体对现有金融体系都疑虑丛生。

  在外交积极、主动、有为的背景下,中国“做活”亚投行,更加夯实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在中美关系的主动地位。但是,和美国冷战思维的视角和固守自身及传统阵营利益不同,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是一个多边机制,秉持“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原则,凭借中国全面崛起的体量之“势”,推动的是“利益共同体”的价值观外交。作为“一路一带”战略的辅助性机制,亚投行并不是为了取代那一机制,它的开放性、透明化和利益共享其实就是中国“道义”和“义利观”的体现。这正是美国所不理解的。

  奥巴马所处的孤立地位引起美国舆论的批评。美国保守智库企业研究所(AEI)的奥斯林(Michael Auslin)3月17日撰文说,“亚洲当前的一些变化虽没有中东和欧洲那样戏剧化,但影响却是潜移默化和变化性的。如果没有奥巴马政府的过火回应,亚投行的筹建或许、本来也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现如今,韩澳等铁杆盟友纷纷倒向中国,美国被孤立。最终,无论是奥巴马,还是他的接任者,将来很有可能向现实屈服,为顾全面子而寻求加入亚投行。到时候,欧洲和亚洲国家看到的将是一个败给中国且无能和被动的美国”。

  而且,亚投行属于多边机制,不具有排他性。德法意作出入亚投行的决定不完全是为了追随英国,而是基于他们各自国家的利益,也符合这些国家领导人(比如默克尔)的性格。奥巴马的世界观是多边的,他对待国际事务的方法论也应该是支持多边化的。奥巴马政府强调以合作为基调同中国探索新型大国关系,奥巴马个人也注重同习近平发展亲密的私人关系。所以,在如何同中国打交道这一问题上,相比英国,奥巴马不应该落后和被动,不应该将自己排斥于亚投行大门之外。英国人通过实际行动给美国上了一课,即对华相处首先注重本国经济利益。

  和英国等欧洲强国关心经贸和投资议题稍微不同,美国人更注重地缘政治利益和美国的霸权地位。奥巴马6年前上任以来便想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军事层面全面重返(或现在所称的再平衡)亚洲。但白宫3月17日明确表示无计划加入亚投行,则释放出与此“重返战略”相悖的信息。从这一角度讲,诸如清廉标准、融资审查或环境需求以及中国外交工具等,其实都是美国人的借口而已。美国真正担心的是怕丢失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话语权。这从雅各布?卢3月17日在国会公开对欧洲盟友的批评和对北京的质疑就可以看出。说白了,亚投行筹建在美国看来就是一次“权力之争”。

  换句话说,西方“列强”都是带着和中国“分权”甚至 “夺权”的欲望来的。目前,奥巴马政府态度有所松动,提议会让美国主导的世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同亚投行建立合作关系。但无论如何,从美国坚持不入亚投行的立场可以证明,美国的确存在围堵中国的企图。美国人对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抱有疑虑,那么对亚投行也不除外。对于习近平的这一提法,美国自始至终都少不了质疑和消极的态度。但美国应该知道,现在已经不是美国说了算的时代,一些旧的秩序必须得以调整才能应对新时期的挑战。一味地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看待经济和金融问题,美国只会丢失参与多边事务的话语权和可信度。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