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纽约时报》5个整版广告欢迎习近平

www.creaders.net | 2015-09-24 19:48:39  澎湃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时间9月24日,加多宝、茅台、保利、阳光凯迪、格力五大品牌首次以中国企业之名联合在《纽约时报》公开登报,欢迎习主席访美,一时间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此次中国品牌在全球顶尖媒体上的强势发声,伴随着“中国话题”的持续升温,已成为“中国风”热潮的强有力体现。

  9月22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正式开展对美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此次“习奥会”也被评论人士称为“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访问”,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行将在美国社会刮起“中国风”,掀起中美两国交往的新热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将进一步体现中国负责任、重行动的大国形象,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与此同时,中国品牌的这一联合发声也成为了中国力量的强势体现。

  美国时间9月24日,加多宝、茅台、保利、阳光凯迪和格力五大中国品牌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纽约时报》刊发五个整版广告,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备受全球媒体瞩目。中国企业此举,不仅在大洋彼岸为举世瞩目的“习奥会”摇旗呐喊,更直观彰显出中国品牌走向美国、拥抱世界的雄心。作为中国凉茶代表,加多宝在其刊发的“筷子+刀叉”广告中,将中美两国国旗元素巧妙融入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筷子和刀叉中,以此寓意中美两国文化的深层融合。

  随着中国大国形象的快速崛起,此次加多宝等五大品牌选择在《纽约时报》上联合发声,更直观彰显了中国品牌的国际风范,并成为此次习近平主席访美过程中强有力的中国力量。

  中企提前为习近平访美“造势”

  无独有偶,早在习近平访美前十多天,中国企业主就在《纽约时报》刊发广告为习总访美“打前站”。广告主朱大平是进军美国的第一家民营书商,9月7日,他在《纽约时报》第五版面推出彩色整版宣传广告,推介《习近平时代》和《习大大说如何读经典》两本英文图书。美国中文网和美国侨报网9月9日均以“纽约时报高调力挺习近平访美”等字样为题刊发文章报道此事。

  习近平访美前,中企在《纽约时报》刊广告荐书“造势”。

  朱大平介绍,《纽约时报》上关于中国的广告确实不多,因为大部分以形象广告为主,商品广告很少,中国企业基本没有在上面做过广告。

  他透露,这则整版彩色广告花费了10万美元。在设计广告时,他加上了“热烈欢迎习近平访问美国”这句话。“在美国,华人属于少数,人越是到了国外越爱国,能看到祖国的亲人、领导人,很亲切,这是一种感情。”他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爱国情感的表达,放在了广告的最上方。不过他也直言,为习近平访美“造势”是一方面,“美国版《纽约时报》的读者就是我们的目标人群,如果习近平不访问美国,我还是会在上面做广告,这是我们推广的方式之一。”

  《纽约时报》上的“中国之声”

  作为美国有影响力的报纸,《纽约时报》的版面上也不时会出现习近平的身影,

  2015年4月3日,《纽约时报》曾刊文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一位现代多媒体领导人的典范。他出现在漫画中,可以通过一个非常尽职尽责的微博账户来追踪他的行程,他关于治国理政的书籍以9种文字出版。”

  《纽约时报》专栏曾这样评述:“过去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习近平主席生活化的一面——他出现在卡通里、网络歌曲里,甚至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庆丰包子铺里。老百姓给他的昵称‘习大大’,更是传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民、接地气的形象。”

  而习近平上任后铁腕“打虎”也曾引发该报关注。2014年9月24日,《纽约时报》网站“中国来信”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主席打虎 鼓舞人心》的文章,作者为Didi Kirsten Tatlow,文章称赞习近平的反腐运动让普通老百姓的办事成本大大下降。

  不论是广告还是报道,这背后是中国领导人乃至中国对外媒从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表达的态度转变。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