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德国之声:中国为什么成为欧洲的诱惑

www.creaders.net | 2015-10-23 19:54:04  德国之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习近平与英国女王同乘金色御驾,宣告了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到来。中国将在英国慷慨投资,包括核能领域。但批评者担心英国会"变卖家底"。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的专家勒科尔(Philippe Le Corre)就此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

  德国之声:中国为什么会对欧洲产生如此的诱惑?

  勒科尔:没有人不受到中国的诱惑。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中国是重要的市场和经济大国。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家,拥有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其中一些已属于全球资产最雄厚的企业。人民币日益成为国际化的货币,中国的荷包很充实。鉴于上述原因,加上中国本身也愿意走向国际舞台,我想不管是欧洲、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希望和中国坐在一条船上。

  德国之声:我们谈到欧洲的时候仿佛这是一个整体,但各成员国是否在对华政策上有区别,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和中国作生意?

  勒科尔:首先欧盟和各成员国是有区别的。过去30年,欧盟发展起了一套相对全面的对华的框架政策。欧盟和中国间有数百份具体协议,多数是有关贸易的,也有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但没有涉及战略和外交议题。

  另一方面,欧盟是由那么多国家组成的,英法德三个最大国家都有各自的对华政策。由于殖民香港、鸦片战争等历史原因,英中关系的基础并不好。但现在不同了,关系不断升温。在工业方面英国拿不出很多让中国感兴趣的东西,因为英国目前的工业水平不佳。而德国有很多工业,在中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在高科技领域。法中在各个领域都有合作关系,包括文化和科研领域。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有相当的地位。中法之间还有一些长期投资项目。

  德国之声:欧洲人能从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中学到些什么?

  勒科尔:如果你到中国去,就会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巨大能量。给人的印象是,一切都是可能的。尽管共产党的地位十分强大,但普通人和企业家可以创业作生意,虽然也不那么容易,但还是有更多的门是敞开的。这种蓬勃的活力是欧洲所缺少的。

  虽然这么说,但我不认为中国人能教欧洲人如何作生意。现实中更多的是两种制度间的妥协。我不认为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能拿到欧洲来用,而是正相反。我希望双方能更多地沟通对话。欧洲人也应该更多与美国沟通,讨论如何跟中国人打交道。

  我从事中国问题研究30年来,看到有那么多声明和承诺到头来都没有付诸现实。这次的300亿英镑协议是否能最终落实,还要拭目以待。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