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花钱买面子? 中国人误解习近平

www.creaders.net | 2015-10-24 22:15:42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环球网》发表文章,驳斥了民间关于习近平访英“花钱买面子”的说法。有官方背景的《环球网》之所以发表这篇文章,是因为在评价习近平访英上,民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称“出访就是送钱”,“国内还有贫民,却在国外撒钱”。有观点认为,这些声音的出现代表了民众的不满,但也是对习近平用资本撬动全球格局的不理解。

  习近平出访乱花钱?

  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了460亿美元的投资协定。一个月后,李克强访问拉美四国,中国和巴西签订了530亿美元的经贸协定。习近平访美期间,中国史无前例的一下购买了300架波音飞机,单这一项就达380亿美元,这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金额最大的订单。现在习近平访英,又签订了高达400亿英镑的大单。

  针对政府接连签下大单,有网民称领导人出访是在撒钱,在国内还有众多贫困人口的情况下,盲目给他国送钱的做法值得商榷。微博、微信等受监控较少的自媒体上,充斥着对所谓的大把撒钱的不满和讽刺。民间舆论对这些大单的非议,集中在国内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大单金额的对比上。这些舆论得到了许多人赞同,以至于官方媒体不得不发文章解释。

  民间对领导人出访签订大单的不满,更多的是一种误解,是官媒和民间沟通不畅的结果。中国投资巴基斯坦的460亿美元,绝大多数是关于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投资,投资基础设施不仅会有经济的回报,而且可扩展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存在感。换言之,中国投资巴基斯坦是一种有利润的买卖,更会带来战略利益的回报。中国投资巴西530亿美元同样如此,这是中国势力进入美国后院的关键一步。

  民间对政府花钱的不理解,可能是在对比自身经济境况后,得出的“国富民穷”的印象,以及对此产生的不满。随着财政收入在经济总量中占比的提升,劳动者工资收入占比下降,人们对政府的印象是越来越有钱。而由于通货膨胀,个人收入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在此背景下看到政府大笔的在国外花钱,民间由此产生非议。

  民间不解,以资本撬动世界

  习近平在10月12号的政治局会议上称,要积极有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改革。习近平的这番讲话,意味着中国已实行数十年的韬光养晦战略渐被放弃,中国开始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二战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国际格局早已固定,一超多强成为现实,并且多强之中绝大多数还是美国的盟友。中国若想发出异于西方的声音,十分艰难。

  要想改变全球治理体制,撬动周边的国际力量格局,在军事力量远不如人的情况下,经济力量就成为唯一的选择。无论是一带一路政策,还是亚投行的建立,抑或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行,都是中国改变国际格局的重要举措。世界史上每次国际格局的改变,几乎都伴随着铁和血,中国追求和平崛起,用自己最擅长的经济力量,四两拨千斤的改变国际格局,这是符合中国战略利益的决策。

  用资本的力量改变世界,必然的需要大笔投入。亚投行的建立中国投资2980亿美元,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的资金更是难以估量。但铁路、公路、港口、桥梁的建设不仅能取得经济利益回报,而且可拓展中国的战略利益。日本人曾称“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力;有一切权力,则凡其地官员,皆吾驱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伤之肉”,现在的战略环境虽然与那时完全不同,但基础设施的维护,以及中国标准的输出,中国租用基础设施的优先权,都会给予中国长久的回报。

  民间对中央的战略目的不理解。对领导人出访签订大单存在疑问的人,可能不了解习近平以资金拓展中国战略空间的目的,不知晓这些大单的签订会给整个民族带来的长久利益。中国的战略利益拓展了,中国国民的生存空间和机遇自然增加。鉴于中国官方媒体宣传式的报道和已经固化了的套话废话,中国政府如何让国民理解拓展国际空间的必要性,如何实现政府与民间的有效沟通,这是摆在中国宣传部门眼前的大问题。  (余乐 撰写)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