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外界对当下中国的印象,一直是政治上坚持着社会主义的制度,却进行了较为激进的市场经济改革的国家,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着改变。有观点认为,自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到江泽民确立市场经济制度,直至胡温时代央企的急速扩张,其根本内涵都是自由交易。市场需求什么,社会就生产什么,靠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来调整生产与消费。
但近期中共一系列的举动,以及未来几日内即将召开的最重要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都透露出明确的信号,中共可能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划分产品生产的格局,而这带有了某些计划经济的色彩,也让不少人忧虑这是向计划经济的某种回归。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个被公认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会议召开之前,拗口的新名词“供给侧改革”突如其来的火了。供给侧改革,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也有人简称它为供给侧。
今年10月,习近平的亲信、中央财办主任刘鹤到广东考察时称,“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首提供给侧改革。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据悉,供给侧改革已经写入中国十三五规划方案之中,并且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的现在,中国财经媒体又密集报道供给侧改革,一时之间这个拗口的新词被炒的火热。
究竟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朔其渊源,是因为近两年中国智库中兴起了新供给学派,并且很可能得到了本届中共高层的欣赏。而新供给学派,被认为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供给学派和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糅合。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美欧日等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实行数十年的注重市场需求的经济理论受到挑战。这时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供给经济学,主张政府用“政策”调整企业生产,生产决定消费。其所谓的“政策”就是降低对企业的税收,以此使得企业产品价格的降低,造成供给量充足,最终需求会变的旺盛。也就是说,供给学派的核心观点是降低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另外,供给学派辉煌的年代是里根时代,并不是当下影响西方政策制定的主流学派。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借助了西方供给学派的名号,但内容恐怕与之并不相同。习近平称供给侧改革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按刘鹤所说,供给侧改革是为了“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主要是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则认为,“中国改革的核心应从供给侧入手,更注重以中长期的供给统领全局的创新模式”。
由此可知,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可能主要是利用行政的或政策的力量,压低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等所谓过剩行业的供给,扩大政府所认为的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供给。由供给决定消费,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购买什么。但无论是中国智库研究人员还是政府高官,都没有提及供给学派的核心诉求,即全方位的降低企业的税收和负担,从而让企业有利可图的理念。
可能是经济左拐的第一步
在西方国家,从遥远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到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芝加哥学派和供给学派,他们有着长达数百年的自由生产和自由贸易的传统,供给学派即便提倡加强政府的作用,那也绝不可能影响到自由经济的正统地位。但中国不同,现在中国庞大的经济航母是建立在计划经济造就的比较完善的重工业基础之上,其初始则是源自于1949年。
中国的经济中有着强大的计划经济的基因,即便现在,央企及其附庸们依旧在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有观点认为,“供给侧改革”虽然是新名词,但却带有某些计划经济的色彩,如果过于突出政府对调整供给的作用,会影响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发挥。
说“供给侧改革”带有某些计划经济的色彩,依据是对“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调整供给结构”的判断标准。如何判断某个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煤炭等,是落伍的过剩行业?在自由经济中,消费决定这生产,过剩行业的产品卖不出去,厂家自然会减产或倒闭,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生产的供给。
而供给侧改革,实施者是中共政府,该行业是否过剩的判断者是政府。政府下行政命令,或用税收、贷款等手段削减“过剩行业”的供给,扩大其认为的新兴行业的供给。市场对生产的反馈的作用减弱,政府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的作用中加强。
通俗的说,从某种程度上看,供给侧改革就是政府决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多生产什么,少生产什么。供给侧改革派认为,生产决定消费,而非消费决定生产,生产出的产品自然会有人买。
众所周知,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大体分为生产计划、分配计划和消费计划三个方面。政府决定产品的生产、决定产品的分配、决定产品的消费。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江泽民的市场经济,目的是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也就是要建立市场决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制度。他们基本上达到了目的,现在的中国经济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上。即便国有的企业,甚至于央企,也不得不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有人忧虑,供给侧改革可能是经济左拐的第一步。因为供给侧改革,某种程度上是让产品的生产带有了计划经济的色彩。政府出台政策“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供给结构”,背后的逻辑是政府决定了哪些产品应该被淘汰。施政者很有可能把握不准调整的标准,削减了不该削减的产能,扩充了不该扩充的生产。
但也有观点认为,供给侧改革可能只是鉴于中国经济的独特性而提出,并不代表着经济左转的倾向。中国的传统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很大部分,市场经济的自发调整在国有企业面前会失灵。由政府来决定国有企业的撤并与兴建,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反而是经济改革的应有之义。
并且国企改革是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改革可能是为配合国企改革而提。如果实际操作中,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生产不干涉,供给侧改革限制在国有资产的范围内,则根本称不上经济左转。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相差30岁的王石田朴珺夫妇,终究没抵过残酷 |
2 | 出人意料?张又侠操盘 全军重大转向 |
3 | 马兴瑞与彭丽媛真实关系 超乎想像 |
4 | 又怎么啦?华人高管前往中国被禁出境 |
5 | 神秘爆料指向8月 习要出事?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京城盛传国母艳闻 一尊震怒 |
2 | 真实地位曝光 他和习平起平坐 |
3 | 比躺平还惨,中国出现一大批“老鼠人” |
4 | 出大事了?地方大员悉数赴京 |
5 | 起底马兴瑞与彭丽媛的真实关系 超乎你的想 |
6 | 中南海政变 习终局倒计时 |
7 | 曝川普这样推习下台 美前外交官:继任者对美 |
8 |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看对方那眼神… |
9 | 相差30岁的王石田朴珺夫妇,终究没抵过残酷 |
10 | 出人意料?张又侠操盘 全军重大转向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胡亥 |
2 | 张大帅治国与党指挥枪 | 文庙 |
3 | 说一下阎润涛 | 席琳 |
4 | 不低头的硬汉! 怀念北京大学 | 甲申秋立 |
5 | 沈巍, 从社会大学毕业的流浪 | 长弓三好 |
6 | 两岸统一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 | 山货郎 |
7 | 榨干了最后一块铜板,够狠够缺 | 席琳 |
8 | 也说说润涛阎——犹如毕加索 | 阿妞不牛 |
9 | 埃及成为了中共国新的洗厂地热 | 山蛟龙 |
10 | “民众觉醒”,一个大忽悠 | 施化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白灯签字笔特赦无效.FBI彻查三 | 木秀于林 |
2 | 两岸统一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 | 山货郎 |
3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胡亥 |
4 | 同志—称谓残简 | 阿妞不牛 |
5 | 也说说润涛阎——犹如毕加索 | 阿妞不牛 |
6 | 说一下阎润涛 | 席琳 |
7 | 俄乌战争:阿川第三张牛皮又吹 | 随意生活 |
8 | 圣经里的神迹是科学的未知还是 | 安博 |
9 | 张大帅治国与党指挥枪 | 文庙 |
10 | 独家爆料“爱泼斯坦名单” | 阿妞不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