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内地官媒连续刊文宣传习近平治国新理念。1月3日,新华社开设「治国理政新实践」新栏目,发刊词称目的是「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的新实践、新成就及新经验」。据悉新专栏每周将发2到3组稿。《人民日报》App亦推送《习近平治国理政3年这些已「习」以为常》,总结近3年来外交、反腐、改革等方面新变化。同时,《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报道「习近平治国理政系列谈」,宣传总结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将成未来一段时间的内地舆论主流。
30多年改革经验为未来铺垫 分析人士认为,连串宣传说明,本届领导人执政期已过半,是时候总结「前半程」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为「后半程」的施政做铺垫了。集中宣传一系列理论创新,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亦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定下基调。北京学者认为,从本届领导人执政以来各种新的表述来看,新的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自执政以来,习近平屡次提出治国新理念,执政之初提出「中国梦」,是习近平的发展观,是本届领导人的执政目标。2014年5月首提「新常态」,说明中国经济不再唯GDP论英雄,而是理性看待经济增速,基于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外交重合作共赢 经济重转型
外交层面,2014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在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已成为中国最高层级战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到的「命运共同体」,也透露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目前最新最热的词,是去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前者再次表明,中国的发展不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结合中国改革新实践的结果。后者则被认为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的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北京学者认为,习近平执政以来,在改革、发展、开放等观念方面均有新的提法及描述。梳理后发现,其新的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这个新理论体系更加适应当前内地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