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中共党内保守派势力抬头,姓资与姓社的争论重新兴起,这让许多改革措施难以推行。邓小平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该标准被认为平息了社会上左与右的争论,影响深远。20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在邓“三个有利于”的基础进行了延伸,以“两个是否”重塑中国改革评价标准。
北京时间2月23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习近平的这番言论,被认为重新界定了对中国改革的评价标准。
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国干部学习网就此评论称,“‘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体现了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改革向何处去的正确答案,是改革改得怎么样的衡量尺子”。该评论将“两个是否”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并列,称“两个是否”的标准实现了改革成效评价标准的新发展。
“三个有利于”, 由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提出,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该理论被中国领导层视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习近平提出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脱胎于三个有利于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其概念囊括的范围要比后者更为宽泛。
邓小平所说的社会生产力,是指物质的生产能力;综合国力,则是指整个国家的综合能力,这两者都更侧重物质。近期弊病丛生的GDP发展论,思想根源便可能有该理论的影子。
中共解释称,习近平的“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标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纳入评价的体系,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成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比单纯的GDP发展论更为全面客观。
至于“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标准,有观点认为,相比“邓小平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包括原有的物质生活的评价体系,更包括居民的获得感、参与感、受尊重感等心理指标。
分析称,让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这里的发展成果,既包括经济成果,也包括文化成果、政治成果。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评价标准是涉及道路与方向的重大问题。近期在传媒改革上,习近平提出“党媒姓党”;在党委会改革上,习近平抛出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在社会经济改革上,习近平又提出了“两个是否”。习的一系列举动,被认为向外界展示了其关于中国改革的整体思想。
有分析称,相对于“党媒姓党”引发的争议,“两个是否”可能会迎来中国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发展到如此地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也超过了警戒线。“两个是否”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平衡发展,注重人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因此可能更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期待。 (余乐 撰写)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方亮底牌了…… |
2 | 都反了!一篇檄文引出习近平更大困境 |
3 | 关键时刻,两位常委对习近平捅了两刀 |
4 | 普通人要做好再熬三年的准备了 |
5 | 川普又要猛回头?财长这样说中国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震惊 传习直接下令… |
2 | 天降横财,他们替代中国接住美国订单 |
3 | 白宫突传大消息 最高3521%新关税! |
4 | 李显龙夫人转发批习文章 内幕不简单 |
5 | 又一家中国巨头出事 问题迅速恶化 |
6 | 官媒一度沉默,胡温在下一盘大棋? |
7 | 习回国受惊吓 陈希处境高危 |
8 | 中方亮底牌了…… |
9 | 终极对决!解雇鲍威尔,川普提交紧急请愿书 |
10 | 中南海暗流涌动 二常委暗中造反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