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担心中国走错路 西方国家罕见联手

www.creaders.net | 2016-03-24 20:34:16  美国之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除了两个星期前美国和其他11个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之外,西方国家还在其他场合多次联合发声。《华邮》的观点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出于对中国人权恶化和未来走向的担忧而在外交上做出的巨大转变。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改善中国人权的问题上,联合行动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华盛顿邮报》3月23日的一篇报道说,过去两个多月来,美国、欧洲国家、加拿大和日本发表了一系列措辞强烈的公开和非公开的联合声明,对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的未来走向表达深切担忧。

  报道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的话说:“西方国家更团结了。我们担心中国转错方向。”

  两个星期前,美国和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爱尔兰和冰岛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公开发表联合声明,批评中国镇压活动人士和维权律师,并表示,中国的“法外行动无法令人接受”。

  《华邮》的报道说,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西方国家还从未在外交上对中国未来的走向表示过这般关切。在此之前,英国等国都不愿过多讨论中国的人权议题。但是这一次,这些国家展现出罕见的忧虑和统一,就中国的人权和法治问题联合发声。

  人权观察中国部主任索菲·理查森对美国之音说,各国采取联合行动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权的恶化感到越来越多的担忧。

  她说:“我认为他们也渐渐认识到,如果他们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都共同发声的话,他们的力量就会更强,他们的担忧也会更受到北京的重视。”

  《华邮》的报道指出,早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联合声明之前,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及其他国家的驻华大使在2月25日就已联合致函中国公安部部长郭声琨,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法治和人权日益增加的担忧。不过外交人士对这份报纸表示,中国方面还没有对此做出正式回应。

  《华邮》看到了这份之前没有报道的信函的内容,其中对中国抓捕民间活动人士、人权律师和劳动权益活动人士以及一系列的电视“认罪”表示不满。

  报道援引另一位外交官的话说:“我们感到挫败,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单独提出关切的时候,中国不予回应。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阵线,通过联合行动来引起中国的关注。

  路透社早前也报道说,据消息人士说,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大使在1月27日联名致函郭声琨,而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史伟(Hans Dietmar Schweisgut)在隔天也发出了一封信函。这两封信函都表达了对新《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草案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草案的关切。

  《华邮》的报道认为,这是几个月间发生的一个巨大外交转变:12月,只有美国、加拿大和德国这几个主要大国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立场强硬,但是如今,不太批评中国人权的英国等国也愿意在联合声明上签字。

  索菲·理查森认为,英国态度的转变或许与拥有英国国籍的香港书商李波的失踪有关。

  她说:“我认为,如果一国随意拘押另一国的公民,而又说两国关系处于‘黄金时代’,要英国继续持有这样的看法是越来越难了。”

  中国对西方的指责进行了强烈反驳。中国常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代表傅聪指责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也很糟糕。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针对12国联合声明发表的社评中说,西方“把人权从人类的公益性议题变成它们的地缘政治工具”,只关注“狭义的‘人权’”,“而对中国基础性的、也为黎明百姓最在意的人权领域改善则漠不关心”。

  《华邮》的报道认为,西方国家这些联合声明是否会产生影响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人权观察的理查森说,李波最终得以返回香港以及张凯律师的获释不一定就是国际间这些强烈呼声的结果,但是国际社会这类公开协调的行动会对中国政府产生作用。

  她说:“我认为,很明显,每当国际社会提高了侵犯人权的代价,我们看到,北京的表现就会不一样,甚至是好一点。我们确实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类公开的协调行动。”

  她表示,看到这些政府重视人权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策略,是振奋人心的。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