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进入了政治季,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在10月24日~27日之间举行,这是一场在预计中国领导层会大批换届的明年秋季十九大召开前一年举行的政治活动,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到了存在竞争关系的一把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二把手中国国务总理李克强之间的较量上。特别是,今年两人围绕经济政策频繁传出不和传闻,更是引起了世间的关注。
任何王朝都曾有过权力斗争。唐朝后期翰林院学士和宦官之间曾出现过激烈斗争,当时翰林院位于宫廷南部,宦官位于宫廷北部,因此两者之间的斗争又被称为“南院与北院之争”。然而,在1000多年后的21世纪,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院之争”的说法。
事情可以追溯到今年5月初。5月9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特别的采访内容,其标题为《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非常引人注目。这篇文章按照《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权威人士作答的形式构成,但并未提到具体“权威人士”的身份。事实上,这并非“权威人士”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登场,每当中国共产党有消息想要传达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权威人士”。
“权威人士”第一次亮相是在1946年5月毛泽东的共产党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围绕大陆霸权展开激烈争夺的国共内战期间。根据后来爆料的内容,当时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权威人士”其实就是共产党一把手毛泽东。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所谓的“权威人士”是真正拥有“权威”的人物。有推测认为,这次出现的“权威人士”很可能是习近平的经济谋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
问题在于采访的内容。在这篇占据一个版面以上的长篇采访文章中,该权威人士对中国以李克强总理为中心展开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辛辣的批判。“我国经济潜力足、即使不刺激,(发展)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正面否定了今年尝试一切办法消除各种规制并大规模放宽银根、设法刺激经济的李克强路线。
对此,有人将这一情况称为现代版“南北院之争”。因为习近平与刘鹤等人掌控的党中央位于中南海南部,李克强领导的国务院恰好位于中南海北部。当外界有看法质疑“权威人士”亮相《人民日报》旨在公开对李克强展开批判之时,中国官媒们的网站慌忙出面辟谣,称存在这种程度的意见分歧并不罕见。
然而,一手难以遮天。习近平与李克强之间的竞争关系堪称根深蒂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由党总书记负责全盘工作,经济事务则主要由总理负责。这是中国根据集体领导体系进行业务分工的结果。但习近平执政后一直致力于构建“一人领导体系”,最终在习近平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后,从2013年末开始传出习近平已经战胜李克强把经济大权揽入手中的说法。
那么,习近平方面的“权威人士”缘何会在这个时候亮相《人民日报》对李克强进行批判呢?有分析称,这是因为习近平虽然掌握了经济大权,但实际的经济运用政策依然由李克强的国务院主导展开。也就是说,国务院放出的庞大规模资金大部分流向了李克强主张的“互联网+”等政策中去,而没有流入习近平与刘鹤呼吁的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与李克强之间的“南北院之争”并非单纯的经济政策斗争。应该将这场斗争视为两人背后势力之间的一场较量。需要注意的是,两人背后势力的构成成员出现变化。以往人们常把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前任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人列为习近平的背后势力,此外还有红色家族在其身后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