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一号工程 李鸿忠低姿态耐人寻味

www.creaders.net | 2016-11-19 15:23:04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李鸿忠有点火,大大超过了人们对这一政坛黑马的想象,也应该说,其所受到的舆论关注也大大超越了同期任何地方大员。挺“习核心”有之,整治圈子政治有之,保定坠井儿童引发的波澜亦有之,甚至微服私访、呵斥下属之种种作风亦不缺席,不得不说,新任津门掌门人着实高调。而之所以要讲李鸿忠,其实不仅仅因为他自湖北北上、主掌津门那一天起持续的极高曝光率,此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让人不得不注意。

  “一号工程”

  事情还得从3年前说起。当时正是刚刚接棒党政权力前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已经在多个场合透露一个设想——智库热炒多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跻身与长三角、珠三角并驾齐驱的城市发展带能否成为现实?一年以后,大约是其思路渐渐清晰,在2014年两会前的一个月时间内,习近平三次召开专门会议重手抛出了他的京津冀一体化想法,宣称京津冀要“抱团”而协同发展,三根绳要拧成一股绳。随后,这一设想便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确定为国家战略。

  正如人们所说,由总书记出马推动一个国家发展战略,而且是区域发展战略,十分罕见,当时即有声音将其视为习近平的一号工程,可堪与当年邓小平的经济特区战略相对比。

  接下来,这一发展战略还当真并非如此前那样争吵一阵便烟消云散。在习近平的力推下,2014年整年各方都似乎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中央层面不仅设置了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挂帅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以及专门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京、津、冀三地政府层面还两两碰头达成共识。次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完成顶层设计,明确了京津冀的角色……

  坦白讲,一度之间,交通一体化、通信一体化、产业转移也相继有了艰难起步。不过,人们在短暂期待后又重新陷入失望。京津冀一体化似乎因为地方执政层的消极态度而陷入空转,单是一个北京雾霾的问题便因为难以协同作战而令人极度失望。

  2014年11月份,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城北风景秀丽的雁栖湖召集了一次APEC会议。令人尴尬的是,通常年份,处于重工业包围之下的北京会在冬春长期笼罩在严重的雾霾之下,空气质量极为恶劣。为了这次国际盛会,北京当局也是颇费心力。当时,当着所有人的面儿,习近平也自我解嘲难得一见的“APEC蓝”,“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

  最高领导人挂在心上的事岂是小事?这话显然就是说给北京听的。时任北京市长王安顺其实早就有言在先,2014年年初便立下军令状,当着最高领导人的面儿说出了3年之内治不了雾霾提头来见的豪言壮语。可是他没有等到三年之约到期,王安顺便反悔道“那事一句玩笑”。在一次会议中,王安顺辩解道自己该做的都做了,但是……言下之意都是别人的责任,那么他所谓的三地协同治理雾霾究竟做了什么呢?“市长,我们不要你的脑袋”,最终,2016年秋王安顺黯然离开北京市长的位置。在10月31日新市长蔡奇履新仪式上,王安顺甚至连面儿都没露。

  李鸿忠的机会

  平心而论,京津冀协同打了若干年的口水仗,之所以迟迟无法没有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的规模,当然有其特殊原因。长久以来,京津的发展是以“以邻为壑”为代价的。对于北京来说,京津冀一体化、“疏解非首都核心职能”,意味着北京必须向河北转移某些能力,意味着对“双城记”中的重要一级天津很难不产生功能重叠式的竞争。这不是可以轻易放弃的东西。

  但是不对比不知道,唯有对比才能体会这官场江湖中的种种复杂。

  2015年两会期间,王安顺曾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计划、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北京不能当老大哥,“三地是平起平坐的,北京最主要是解决人口规模过快增长的问题。”不错,这表态至少足够谦逊。但是,它合乎逻辑吗?须知,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或者说症结便在北京的“无动于衷”。

  再来看李鸿忠。2016年9月,超长代理天津市委书记的黄兴国落马,李鸿忠北上。甫一上任,李鸿忠便率团遍访京冀。在主政天津后不足一月,李鸿忠首次“出津”考察就前往了北京,与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商讨京津冀一体化事宜。李鸿忠的发言很“真实”。其一,他认识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是大思路、大战略、大决策。其二,中央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注意这是中央确定,而非三地协调的结果),北京是中心、是主角,天津是配角、是协同……要自觉按照中央要求,主动接受北京的协调指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正确认识天津定位,服从服务区域发展大局,向中心靠拢,接受北京辐射,担当好角色,发挥好作用。11月初,李鸿忠造访河北承德,与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等见面时又重述了一遍,并点名会完成中央交付的使命。

  二人什么不同吗?当然有。在此国家战略上,李鸿忠初来乍到四处拜访,没有等人登门,自己便非常积极主动“求经”,而且聪明地放低姿态,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小学生的模样。当然,他或许是有某些小聪明的,低姿态中又何尝不是一种“高调”,就像今天被包括多维新闻等舆论声音所注意到那样。而高调便意味着高风险。在很多人看来,他亦步亦趋地跟着党中央和“习核心”的脚步,甚至可能走得过于亲近。

  仍回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应该说,李鸿忠不是京津冀一体化的专家,未必较之之前的京津冀地方大员更有真知灼见,也并不见得洞察此一国家战略之重要意义所在。但是,正如上文《观察站:“懂政治”的李鸿忠》所言,他也许更懂政治,较之他人更敏锐地意识到此“一号工程”之于中共高层的意义,也就是说,拎得清孰轻孰重、孰缓孰急。

  按照预想,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在2015、2017、2020年重要时点进行目标考核,2017年将会做中期考核,2020年要确保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实现,虽然目前来看进展已有所推迟,但应不会有大变。这对李鸿忠应该是一次获取政治资本的绝佳机会,眼下就看他的运筹能力了。津门首座不是那么容易坐的。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