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何美玥率团到美国参加"选择美国(Select USA)高峰会",在华府举行记者会宣称,台湾将投资美国约340亿美元,其中包括国营的中油公司。当台湾投资严重衰退、就业机会不增反减,国人普遍对前景悲观之际,政府拼命改善投资环境、争取企业留在台湾都来不及,却让何美玥带领企业家"投资美国",实在让人感觉错乱。
不过,在此必须坦率指出,大力参与"选择美国高峰会",拿出"可能投资340亿美元"的漂亮数字,在外资投资持续衰退、本土企业家纷纷宣称撤出台湾之际,实在难谓是好的经济政策与成绩,"新南向政策"亦复如此。台湾现阶段最需要的既非选择美国、更非新南向,而是"选择台湾,投资台湾!"
只有"投资台湾"做出成果、拿出好成绩,经济才会有成长,产业转型才有望,更重要的是就业机会才会增加,民众殷切期盼解决的低薪困境,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不只需要本土企业的民间投资,也需要外资来台的"外人直接投资"。很遗憾的是,目前仍看不出蔡政府在吸引投资方面拿出像样的成绩。
政府的劳工与环保政策偏向民粹,加上一例一休、供电风险、两岸政策等多重因素干扰,企业对投资普遍犹豫观望,外资更是冷飕飕。经济部公布今年前5个月投资统计,侨外资来台投资、国人对外投资、陆资来台投资及我对大陆投资等4大项全部衰退,其中侨外资来台投资金额衰退约3成5,陆资来台投资金额衰退6%。显示国内投资环境转弱,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落。外资长期投资金额已持续多年衰退,仅去年因几件大型并购案同时发生而短暂提高,今年前5个月又恢复衰退。过去几年,台湾外资投资金额与件数一直居全球最后数名,在亚洲仅优于北韩。
去年以来,本土企业对国内投资环境产生疑虑。台塑高层指台湾要赶走制造业,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悄然辞去工总副理事长职务,并抱怨台湾民粹与政治环境比企业竞争还累人,对美国投资环境与政府对招商的热切则称许有加;决定投资美国70亿美元的鸿海,也指台湾政府对招商"冷冰冰",郭台铭说台湾政府效率输美国政府非常多,他甚至直言"台湾目前的风气和一切,多说无益",若没有必要,他尽量不想回台湾;一向谨言慎行的张忠谋最近也频频批评台湾投资环境不友善。
何以这些立基台湾的企业家们,都不约而同对台湾投资环境发出喟嘆?事实上,在此之前,早有不少企业纷纷赴美勘察投资地点,单是台塑集团在美国的新投资计画就达250亿美元,鸿海至少已有70亿美元落脚美国,其他如烨联钢铁、宏远兴业等亦已决定赴美投资,这些国内企业到美国投资的金额估计已达400~500亿美元,未来预料仍会有企业陆续赴美投资。
试问,这些超过1兆台币的投资,如果选择台湾,对台湾的经济、产业实力及就业机会会有多大的挹注,但蔡政府不思反省政府政策、行政效率、反商情结等问题,设法留下企业投资,反而如鸿海所说的"冷冰冰",企业当然就用脚投票、远赴海外了。
蔡政府无心、无力亦无能留下民间投资,但为了支撑出好看一点的经济成长数据,只能动员政府资源投入。除要求公营事业加大投资外,从成立国家级农业贸易公司、国家级投资公司,再到创业基金等,都以动用政府资金为之。至于争议四起、投资金额近兆元的前瞻计画更是如此。当政府以冲经济成长为目标,动员公营事业投资、花纳税人的钱办公营企业时,其中的浪费无效率与权力寻租的贪腐必然难以避免。
经济要再起、产业要创新、低薪困境要突破,蔡政府该拼的是"选择台湾"、投资台湾,而不是新南向、"选择美国",更不是让政客拼国库。蔡政府投资政策价值混淆、方向错乱,应回过头找回民间投资才是正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白宫重磅表态 北京迎来天大坏消息 |
2 | 卢比奥强硬打脸王毅 |
3 | 关键时刻 习表现“弱爆了” |
4 | 这可能是张艺谋拍习近平马屁的又一杰作 |
5 | 俄罗斯发声谴责川普 |
6 | 逞一时之快,习近平正在导演闹剧 |
7 | “保命要紧” 一尊荒唐事被扒 |
8 | 默克尔罕见发声 |
9 | 乌战战场重要变化 发言人证实 |
10 | 美国3商品必涨价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