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冷战结束后,台湾于1987年开放老兵赴大陆探亲后,交流就成为不可逆的历史大潮,随着大陆崛起,流速随之加快。2000年民进党首度执政后,绿营即强推"去中国化",虽然塑造了所谓的"天然独",却无法阻止两岸交流大势所趋。2016民进党再度执政,大陆更抓紧趋势操作"反独促统"。在大陆持续促统压力下,台湾主流民意却显示支持交流,但政治上要"维持现状"。两个主要政党在民意主导下,民进党渐由台独政党异变为"隐性台独党",国民党则由"三民主义统一中国"退缩为"隐性独台"。
国民党真的会和民进党合流吗?姑不论两党在公共政策与社会福利上,鲜明的左右翼差异,两党的两岸政策也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总体而言,国民党真心"反台独",但反台独不等于支持统一,而是坚持中华民国固有疆域不变、主权独立、治权与大陆分立。有大陆学者称之"华独",认为本质与"独台"无异。现在执政的民进党,在野时高举台独大旗,执政后不得不服从政治正确和宪政现实,至少在表面上开始维护"中华民国",某种意义上已趋近国民党,特别是吴敦义的国民党,称之为"独台"也不为过。换言之,在大陆若干学者眼中,国民党与民进党都是"独台"。
蓝绿两大党趋近,主要是受主流民意牵制,台湾无论内部国族认同如何变化,对两岸前途问题的态度却基本稳定,希望维持现状。台湾民意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高达8成以上民众支持维持现状,分歧点只在于未来是统是独,这也恰恰是国民党和民进党的核心区别。民进党现阶段的独台仍然是以未来的台独为目标,国民党的独台则建立在"两岸都是中国人"的认知基础上,尽管对统一时间表、路径图、具体方案等仍讳莫如深,但愿意和大陆合作,统一的问题愿交给历史决定。
不过,台湾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两岸问题不由台湾单方面决定,大陆对国家统一问题存在时间压力,反台独的决心和意志也愈发坚定。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就曾利用多个场合反覆强调所谓的"六个不允许",清楚明确向台湾宣示追求统一的决心。在这一方针原则的指导下,大陆对台政策自然不可能容忍现状的继续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两岸的对抗与冲突自然在所难免,但是,这又会引发两岸民间的对立情绪,反而拉大两岸民间的心理距离,这显然也绝非关心两岸前途的人们所乐见。
这一纷繁复杂的趋势不能任其发展,两岸智者应以长远的眼光思索解决之道,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应该拿出历史的担当,来确立两岸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台湾来说,要坚持中华民国的主体性,但也要承担责任,巩固两岸文化、历史、血缘的连结,和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认同,也要致力于改变绿营操作国族认同的惯性。中国认同是台湾坚持自己体制的最大筹码,一旦失去中国认同,面对大陆就失去了同胞之情的天然屏障,变成赤裸裸的实力对决,胜负的结局不想可知。
事实上,台湾民众比政治人物更理性,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最新民调就显示,蔡英文执政以来,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上升了2.5个百分点,认为自己既是中国人又是台湾人的比例也上升4.5%,而台湾人认同则下降了8.8%,虽然台湾人认同仍然占绝对的主流,但是,民进党执政以来种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作为,不仅没有增加台湾人的自我认同,反而让更多台湾人意识到两岸民族情感连结的重要。
对大陆来说,也应该理解台湾民众的核心关切。对普通民众来说,一直都在中华民国台湾的治理下生活,建立了有别于大陆的政治与社会体制,中华民国始终没有从世界地图消失,现在台湾虽然老了、穷了,但相较之下,日子还是过得优闲、自由自在,台湾人畏惧统一是非常自然的。面对台湾普遍民意畏惧统一的心理,大陆应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化解,让台湾心悦诚服接受统一,才能"心灵契合统一",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独台不是台独,民进党不强调台独或一边一国,已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蔡英文也应体认两岸不可分的文化、情感与未来利益的连结,与大陆相向而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保命要紧” 一尊荒唐事被扒 |
2 | 组织亲巴勒斯坦活动 传UCLA中国学生被吊销 |
3 | 美国3商品必涨价 |
4 | 腾讯突然出现大量六四内容 |
5 | 这个国家也服软 川普发文报告好消息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白宫重磅表态 北京迎来天大坏消息 |
2 | 卢比奥强硬打脸王毅 |
3 | 关键时刻 习表现“弱爆了” |
4 | 这可能是张艺谋拍习近平马屁的又一杰作 |
5 | 俄罗斯发声谴责川普 |
6 | 逞一时之快,习近平正在导演闹剧 |
7 | 默克尔罕见发声 |
8 | 乌战战场重要变化 发言人证实 |
9 | “保命要紧” 一尊荒唐事被扒 |
10 | 突发:白宫宣布周六起对中加墨加征关税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