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形势回暖,是否只是北京当局为了迎接十九大召开而制造的假象?中国的高铁,究竟用了怎样的手段,能够在短短的十余年间超越欧美老牌厂商?德语报刊关注了这些话题。
文章指出,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回暖,但是在表象之下,许多经济以及金融问题正在发酵。"中国政府现在还可以轻而易举地粉饰这些问题,但是它的时间已然不多。要是在今后几年内不采取有效行动,最迟到2022年的下一次党代会,中国就将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全球其他国家也将遭到连累。"
作者认为,面对2016年初的经济降温,中国政府又像以前一样,用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炒作来拉动经济。"但是在光鲜的外表之下,又是另一番景象。过去十年中,中国政府用于投资的钱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债务正出现在许多中国国资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自2008年以来,中国国企的债务迅猛增长。全国负债总额已经从GDP的100%猛增到170%,其中七成债务都在国企。但是国企只占中国经济总量的20%。"
文章接着引述了多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指出,虽然中国政府现在还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以及国资银行,但是随着债务继续增长,几年后北京当局将难以轻松地化解高额负债问题;因此,十九大必须大力推动国企改革,解决其高负债、低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