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20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会谈中,习近平提出,双方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推进新时期中马务实合作。马哈蒂尔则强调,马来西亚支持并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相信这有利于地区发展繁荣。
中国总理李克强8月20日为马哈蒂尔(Mahathir bin Mohamad)举行欢迎仪式。
中国接待外国领导人的惯例一般是第一天或者第二天举行会晤。比如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抵达北京后,就与习近平共游故宫。再比如,马哈蒂尔的前任纳吉布(Najib Razak)2009年6月2日至5日访华,访华第二天就与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会面。2014年5月27日至6月1日纳吉布再次访华,当时,李克强同样是在他到访后第二天与之会晤。而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纳吉布第三次访华,李克强则在11月1日与之会晤。
而马哈蒂尔此次访华为期5天(从17日至21日),在访华结束前一天才见到中国领导人就显示出了不同的意味。
北京的“冷淡”意在敲打。马哈蒂尔多次强调自己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但他的做法是:取消纳吉布时期的中资项目,重新签署与中国的合作协议,他在访问前就明确提出了“将争取取消前任签署的由中国支持实施的数十亿美元的基建项目”。中马如何消化撕毁的协议后续就是关键。如果两国重新签署新协议,旧协议的贷款又该如何偿还?正在清算纳吉布的马哈蒂尔政府能否愿意为之买单?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上重要的一个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马哈蒂尔也是摸准了这一点,认为自己有了可以和北京要价的资本。同样,中国对马来西亚的重要性也很突出,中国多年来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马来西亚经济面临着高质量地转型升级,马哈蒂尔再次当选总理后,新政府提出了“新马来西亚”计划,而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值得马来西亚借鉴,马哈蒂尔专门到访阿里巴巴、临时改变行程体验中国高铁等都是要学习中国的经验。
中马合作是各取所需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两国免不了讨价还价,马来西亚是在待价而沽。马来西亚不是第一个这样和中国要价的国家,中国如何刹住被他国敲竹杠的风气非常有必要。中国领导人赶在马哈蒂尔访问快要结束之际才与之会晤,这样的外事安排是让马来西亚看到,中国不会当冤大头。
再者,马哈蒂尔很精明。8月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到访马来西亚,当时王毅在与马哈蒂尔的会面中称“你把中国作为东盟之外的首个正式出访国家,再次显示了你本人对中国的高度重视和友好情谊”。结果,8月6日,马哈蒂尔对日本的福冈进行了三天的访问。在王毅8月1日到访马来西亚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对马来西亚进行了访问。到访活动是双边安排的结果,马来西亚先后邀请中美两国外交官员的到访恐怕就不是机缘巧合。
马哈蒂尔在中美日之间走平衡路线,这样的外交策略屡见不鲜。中国知晓这些国家在大国之间渔利,但该有的脾气还是要有的,一味地讨好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