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内自媒体亚欧视点文章:两天前发生一桩令人震惊的事件,北约和欧盟的“双料”成员国立陶宛召回了其驻华所有19名外交人员及其家属,前往巴黎。
这一举措是在未同中方协商的情况下,突然自行决定的,同时立方声称,中方告知立陶宛驻华外交人员身份证件将很快失效,立方在如此短时间内安排驻华人员回国十分复杂,因此申请延期,但未获任何答复,甚至传言某位立陶宛人受到“无罪羁押”,立方外交人员只能第一时间回国,并指出,其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立陶宛传召本国外交人员全部离华的过程十分复杂,这一行为本身已构成立方以实质断交有意放大当前的立中外交纷争,并以此相威胁。
在西方整体中,立陶宛对华政策强硬趋势明显,而且其今年行动过于集中,具典型性。
4月,立陶宛议会举行所谓涉疆人权问题听证会,并通过一项动议,声称新疆存在所谓的“种族灭绝”。
5月,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并鼓动其他国家效仿,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
8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
立陶宛的这一系列对华举措的性质是很恶劣的,分别损害了中国大陆的核心政治、经济和外交利益,尤其是在西方带了一个坏头,但正因如此,立陶宛行动的“价值”很快被美欧所“肯定”,并有意识地站到了其身后给予强大支持。
在美欧对华定性发生重大转变,大国的“战略竞争(美式定义)”或“系统性竞争(欧盟定义)”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客观上需要有国家敢于走上对抗中国的前沿。
而从西方来说,它们中的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大国,都与中方存在巨大的经贸利益关系,很难像立陶宛那样对华采取“决绝”的行动。
因此,在大国竞争全面展开的新阶段,立陶宛实际上在西方国家内部扮演了就涉华核心议题刺激中方并进行对抗的“出头椽子”角色,做到了西方大国想做而不能、不愿、不敢做到的事,借由立方发起的事态,可以集中向世界宣示中方的亏失和世界反感情绪及反弹行动,另一方面也使其在这些重大课题上对华采取的举措变得更具“合理性”。
事实上,立陶宛本年度在三大事态上对华发出的“挑衅”,同时也是美欧正在做的事,或者担忧的事。
就前者而言,涉疆、涉台问题在美欧议会都已通过相关决议或法案,比如美国参众两院就刚刚表决通过涉疆所谓“强迫劳动”的法案,等待总统拜登签署将立即生效。
就后者而言,欧盟内部早已围绕诸如“17+1”机制展开辩论,质疑声音越来越大,美国方面当然也不希望看到欧洲在涉华议题上出现分裂,期待其与美联手共同强硬应对。
基于此,美欧成为立陶宛的“后台”,特别是美国,表现更为“抢眼”。
比如,台湾当局最终获准在立陶宛设立以“台湾”命名的代表处,中方断然采取外交和经济制裁措施后,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莱恩就联名表示,支持立陶宛与台湾互设代表处,强调成员国有权与台湾深化关系,以及不能接受中方对欧盟成员国“威胁”、“施压”,欧盟将采取反击。
英国作为G7轮值主席国,其外长特拉斯16日针对立陶宛驻华外交使团人员匆匆离华作出表态称,中方施加了“不可接受的压力”,英国将与立陶宛站在一起,“反对这种胁迫”。
美国的反应则是持续和系统性的。在最早的时候,美国在台协会(AIT)就对立陶宛的行动给予肯定,指出美国始终致力于以符合美国“一中”政策的方式支持台湾;美国务卿布林肯也致电兰斯伯格斯,表示美对立支持“如铁一般坚定”,次后又在华盛顿亲自接待兰斯伯格斯,为其“打气”称美立是强健伙伴,团结一致。
为了强化对立支持,美国采取了一揽子的经济、外交和战略措施,包括对立方对华经贸合作的损失作出“替代”补偿,美国加大美立军事和防务合作力度,并罕见地与立陶宛这样的中东欧小国举行“印太地区专题战略对话”。
在11月下旬举行的这次对话后,白宫发布消息称,“立陶宛是有价值的盟友和北约伙伴,经常对很多共同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出现的挑战和机会作出回应,美国重申了对该国的支持”,“双方商定努力寻求扩大贸易、投资和保持供应链稳定、安全和防务联络等方面的合作,加大力度应对与新技术和破坏性技术有关的挑战、网络威胁和混合威胁”。
美方的话是有的放矢的,甚至可以更直白地说,华盛顿为立做到了美方暂时做不到的事而欣慰,视其为“民主灯塔”,对后者进行赞赏同时,决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向其提供援助和支持,以补偿其与中方关系破裂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这种补偿也体现于台湾方面。台北驻美代表萧美琴16日就说,台湾将在所谓与立方的“善意循环”下,深化与立陶宛的经济关系。
总而言之,中方的综合举措打痛了立方,但立陶宛在涉华一系列问题上与大陆进行对抗,并坚持到底的态度,也深合了美欧和台北的意图——它们需要一个站在斗争前沿的“小捣蛋”,因此获得后者强大和坚定的支持。
很大程度上,它们重视立陶宛对别国的“示范”效应,将其作为一个坚持己见抵抗压力的“样板”,立陶宛越能向世界展示它的“痛”,越能产生“悲情效应”,越能产生政治和外交效果,反过来,它们通过自己的坚定支持,也能凸显其外交立场及推动“多米诺骨牌”式结果。
立陶宛集体召回本国外交人员,是一个反制行动,表明其对抗到底的姿态,内里的是是非非外界很难弄清,也不会有太多兴趣去深究,但是这一行动的外交后果将逐渐显现,对此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作者: 丁咚)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美情报披露惊人信息 事关习近平 |
2 | 遭DOGE开除,华女拒绝离开被架走 |
3 | 中国有40万存款的家庭是多少? |
4 | 中国女排第一美女离婚后嫁美国人 今生活 |
5 | 没敲响美国科技丧钟,但敲响了中国科技人的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