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李克强的尴尬谢幕和最后呐喊

www.creaders.net | 2022-03-13 20:17:07  北京之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张杰评论文章:中国人大会议于3月11日上午闭幕。今年的人大会议是十三届人大最后一次会议,会期出奇的短,只有一周时间。或许习近平为俄乌战争焦虑,担心他的知心朋友普京撑不下去;或许忧虑各地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在这样“封城清零”下去,经济垮了,他的二十大连任也就泡汤了。这个每年走过场,吹牛皮、聊天的会议的确让习近平提不起神来,所以也懒得再装了。但这次会议对总理李克强倒是很重要,因为这是他最后一次中外记者会。随着人大会议的结束,他领导的跛脚鸭政府也将落下帷幕。 

  11日上午,李克强出现在中外记者新闻会上。根据中国官媒报道,现场超过上百名记者。约2个小时的新闻会,共有13位中外记者提问。中国总理往往在最后一次记者会发表一下个人感言,吐露内心的真情实感。如2012年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说:“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时,当时他的右手握成拳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桌子。温家宝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中国政改的提问时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习近平政权的十年执政已经将温家宝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事实。如何评价李克强的记者会?如何看待即将谢幕的李克强呢? 

第一,有气无力喊了一嗓子 

  针对彭博社记者有关中美关系的提问,李克强说,中美关系在半世纪前破冰,“开启了关系正常化航程”,“两国关系虽然时有磕磕碰碰,但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中美合作对两国、对世界都有益。”李克强还表示,“既然双方互相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李克强对美国释放了和解的善意,明显区别于习近平的战狼风格。 

  针对路透社记者关于中国对俄乌战争的态度问题,李克强维持一贯官方说法称中方对“乌克兰局势”,“深感担忧和痛惜”,希望“早日回归和平”。在被问到中国是否可能谴责俄罗斯?是否担心与俄关系会影响与西方的关系、甚至经贸往来时,李克强未明确表态,他称, “关于乌克兰局势,中方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重视。”李克强表示,“中方据此作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并愿意和国际社会一道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李克强的发言可现,他对乌克兰相关议题的措辞都是“乌克兰局势”,并未将乌克兰与冲突、危机、战争等词汇做连结,措辞谨慎小心。 

  但北京政治独立学者吴强表示,这次人大会议是在乌克兰爆发战争,并且对中国产生重大冲击的背景下举行,人大议题似乎与乌克兰战争相距甚远。“我们能够在人大会议结束后,听到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的上述表态,当然很难得。而这种表态看来相当务实的,表现出李克强以及中国的主要官僚们对乌克兰战争、中俄关系的理性看法。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务实理性的看法,一方面也显示出与中国外交部的战狼式作风,有相当大的差异。”吴强说,李克强的表态显露出他对外交事务的无奈:“这种无奈也是李克强总理最后一届任内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整个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站位,处在一种无奈尴尬的反映。” 

  埃菲社记者提到,中国是否考虑继续“动态清零”?是否有向世界开门的路线图?李克强并未正面回答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仅称“病毒一直在变异,一些规律还需要深入研究”,并表示“已经开通了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对一些关键环节的企业和项目,保障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但并未提改变防疫策略与病毒共存。 

  美联社记者问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5.5%时,李克强坦言,中国经济面临内外挑战。“今年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且不说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就是我们本身要实现5.5%的目标,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 

  有分析人士指出,感觉是李克强的心态不稳定,缺乏自信,无论他的态度还是措辞,感觉心里没底,包括就业问题。李克强提出的实现GDP5.5%左右的增长目标,在回答记者时,缺乏数据支撑:“包括对于小企业的税赋减免、扶持到位等,这些承诺没有数据支撑,说明还是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他只是希望大家共度时艰。” 

  当然,本次记者会也有亮点,李克强主动提到了此前引发中国舆论巨大反映的“徐州八孩母亲事件”。但他不敢指明该事件,只是称“最近,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表示“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李克强借回答日本共同社记者关于“共同富裕”的提问,发表了他的离任感言。他说: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中国这40多年,从来都是在改革中前进、开放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综上所述,李克强在最后一次记者上并没有展示他的信心,了无新意,相反显示了他的内心焦虑不安。李克强两次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也是朱镕基、温家宝离任前不会说的话,表现了李克强性格的软弱。但李克强还是喊出了习近平不愿听到的“坚持改革开放,绝不能走回头路”的感言,尽管已经力不从心,声量微小。 

第二,如何看待李克强十年执政? 

  由于习近平的强势,李克强成为了中共五代领导集体中最弱势的总理。他不同于朱镕基和温家宝,行政权力被剥夺,成为习近平的大管家。他无力阻止习近平的政治倒退,只能利用狭窄的空间说一些真话。 

  李克强与习近平的矛盾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

  第一,李克强资历比习近平深。李克强当年是胡锦涛培养的总书记接班人,而习近平是江泽民力主的接班人,后胡锦涛不敌江泽民,习近平才成为储君。从李克强和习近平进入中央委员会的时间来看,习近平相对于李克强属于“后来居上”。比较一下二人的政坛履历,李克强担任正省部级职务的时间较习长了七年;进中央委员会的时间比习早了一届。习对于李的资历一直耿耿于怀,在党内会议上一再要求李克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李克强是团派的代表人物。李克强曾任中共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是名副其实的团派,也是习近平的眼中钉。习多次公开批评团中央花拳绣腿,对团派代表人物更是下狠手,习认为团派是他最大的威胁,因为王储孙政才和胡春华都可归入团派。习近平将孙政才关进了监狱,将胡春华吓得不敢入常委。习曾准备对李源潮下手。在抓肖建华之前,李源潮的小舅子高全健曾被迫回京接受纪委调查,其目的就是想做实李源潮的贪腐,但未能如愿。 

  第三,经济政策严重分歧。李克强是“市场和民营经济”派,他主张:政府不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推行经济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李克强的经济政策主张被外界称为克强经济学。而习近平是“党治、指令型和国有化经济”派,习近平偏好的是前三十年毛时代的经济模式。在依靠谁来管经济和企业问题上,习强调党治党营,政治挂帅。他的批示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企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李克强主张由企业家来管。他的批示是:“推动国企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弘扬企业家精神”。2015年5月习近平授意刘鹤以权威人士的名义,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暗批李克强的经济政策。 

  第四,李克强被排斥于重大经济决策之外。2017年4月,习近平拍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将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但整个决策过程均未见李克强和国务院参与,由习近平一人独断乾坤。近四年中国对外大撒币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环球网的数据,中国合计对外援助达到60365亿元人民币,如果平均分配给国内3000家上市公司,每家可获得20亿元人民币。如果贷给国内小微企业,可以彻底解决全部1000万户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平均每户60万元人民币。如果用于“三农”,可以一次性实现全部一亿农民的小康目标,平均每户6万元人民币。如果平均分配给每个中国人,每人4378.28元人民币。但整个决策过程,均由习近平独断专行。中美贸易谈判也由副总理刘鹤负责,习近平直接决策。 

  面对习近平的强势打压,李克强在隐忍的同时,还是进行了有限地反击。2020年5月28日人大会议闭幕日,李克强爆出全国6亿人月收入仅一千元的大实话。当时外界多认为这是直接打习近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脸。李克强倡导的“地摊经济”,在被中央和地方官媒跟进宣传后,《北京日报》6月6日接连发三篇文章公开与“地摊经济”唱反调。在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讲话中提及,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做什么事情要尽力而为。这被认为是李克强暗批习近平大撒币,不顾国力挥霍民脂民膏。外界认为,李克强的频频出招揭了中共经济底牌,等于戳破了习近平所谓“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泡沫。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随着第十三届人大最后一次会议的闭幕,李克强政府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黯然落幕。可以说,李克强是中共最弱势的总理,他的治国理政理念属于邓小平时代,但习近平却属于毛泽东时代。他们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中共改革派与顽固派之间的斗争。李克强性格柔弱,在习近平的强势威逼下,进退失据,但他也有自己的隐忍,在机会恰当时,也进行了反击。李克强明白习近平二十大连任后,中国将会进入政治经济全面倒退的时代,他无能为力,只能喊了一嗓子。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