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化解房地产开发商财务危机,中国官方鼓励体质优良的国企收、并购民企优质项目,藉此化解市场风险。然而一年多来市场反应冷淡,原因之一是自身营运同样受到经济放缓的冲击击。
近2年多来,受到严格的监管政策与防疫措施影响,中国经济表现不佳,房地产更是首当其衝,多家业内的巨头接连爆发债务问题,烂尾楼事件层出不穷。在信心不佳的情形之下,从去年下半年更出现了一波提早还贷潮。
虽然中国于2021年12月底联合发布通知,鼓励大型央企和国企并购风险和经营困难的房地产开发商手里的优质项目,加上银行业“开绿灯”,加速对于企业收、并购风险地产开发商优质项目的放款速度。然而1年多以来,市场反应冷淡,成功案例寥寥可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官方的呼吁基本上“没人理会”,这些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几经考虑之后,决定不收购私人开发商的项目。这样的情形令政府对房地产行业有序复甦的希望破灭,且增加了购屋者面对的不确定性。
报道提及,这些国企之所以不愿意响应号召,原因之一是自身在过去几年同样受到房地产市场成长趋缓的影响,包含市场价格下跌、开发项目延宕等问题,尽管面对的衝击不如民间开发商,然而也逐渐陷入自身难保的困境。
大环境不佳,自然使得各项决策趋于保守,主要业务的规模收缩时,企业在收、并购议题上自然更加谨慎。
房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Bruce Pang)受访时提到,中国监管机构呼吁房地产公司收购资产时的措辞可能过于谨慎,因为“只鼓励优质开发商收购优质项目”。
另有分析认为,目前大多数出售的房地产项目都有複杂的债务或是投资前景不佳的问题,对于国有开发商而言,选择收购北京和广州等地的优质土地自行开发,经济效益更高。
野村首席中国房地产分析师董季舟认为,除非中国官方部门,例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下令要求国有开发商接管私人项目,否则很少有国企愿意改变目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