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继财新后,这家中媒疑“批习”引各界关注

www.creaders.net | 2024-01-04 13:28:59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期,中共党内反对习近平的声音频传。继财新发表疑似批评习近平“误国”社论后,《第一财经》再发“放权”社论,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

1月4日,《第一财经》刊发一篇题为“最好的承诺是放手和放权”的社论,该社论首先点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需求收缩、供给受冲击、预期转弱,宽货币、紧信用等依然突出。

社论指出,“当前许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民营企业却未能有感有得。”该文认为,关键是对权力行权边界的约束和框定。尤其是,要让权力从认知和行动上明示,“企业家拥有自主经营企业的绝对权利”。

该社论还提到,“45年的改革开放展示,中国经济的腾飞史,就是政府放权、权利独立拓展的历史。”

这篇社论进一步解释说,“各行业的鲜活事例表明,放权最彻底的行业也是经济最活跃的行业,人们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和自由舒展的领域,也是价值创造最活跃的领域。”

《第一财经》发表的这篇社论一经推出,便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

在微博上,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发文表示:我很赞成一财社论“最好的承诺是放手和放权”的看法。很多时候,权力后退、大步后退、持久地后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网民“说了也白说的薛越”介绍:民企供献60%以上的GDP,70%以上税收,80%以上就业,而只占用了20%信贷资金。国家为什么不能公平对待民企,这不仅是观念问题,而且有经济利益在里面。有些人身居高位本身就不干净。民企可以说事关国运,国家前途、人民的利益都和民企息息相连。他们愿意赌国运,就让他们去赌吧。

网民“有态度网友0srSfJ”认为:放下权力的欲望,遵循经济和自然的规律,才能让社会更良性循环发展。总想控制一切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事得其反。

还有不少网民发表评论:“破是大能手,立是小弱鸡,好好的大天朝,短短几年,面目全非!”“放水养鱼,鱼大了就杀,大家伙都知道,都害怕了。”“人无信不立,国无信无本,先解决信用问题吧。”

除上述《第一财经》刊登“放权”社论被指有挑战北京当局的意味之外,财新网近期也有多个被指挑战当局的动作。

2023年11月6日,即中共前总理李克强遗体火化后的第四天,《财新周刊》曾发表社论《改革亟须新突破》。文章不点名地引用了李克强的一句“名言”——“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批评“一些官员”对改革开放阳奉阴违,对市场干预过多等等,并直言如今“民间观感与当年预期之间存在一定温差”。

12月25日,也就是当局高调纪念的毛泽东冥诞的前一天,《财新周刊》发表题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社论,引用邓小平言论称:“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文章同时还引用了习近平的原话称,“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这篇社论在墙内外平台引发了广泛讨论,被认为暗讽习近平。26日上午,财新网已删除了该文章,App端也已经下架该文,财新网官微发的相关报道也遭到删除。此外,财新传媒创办人胡舒立的微博已被清空,引发猜测。

财新创办人胡舒立历来被认为是亲党内改革派的媒体人,相对敢言。2021年正值中共权斗升级之际,胡舒立曾在微博转发旗下媒体关于“猪头”的文章和图片,被舆论认为是在影射习近平。

旅美时事评论员唐靖远12月26日对记者表示,习近平决心走毛泽东的路线,财新网这篇文章在这个时间点登出,说明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白热化和公开化。

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王军涛则表示,近期中共国安部连续发文批评各类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胡舒立已没法再办媒体了。她可能是用这个方式宣告要告别传媒生涯,这篇社论类似是一首挽歌。

延伸阅读:一财社论:最好的承诺是放手和放权

来源:第一财经

推进民营经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将是一把经济重整的钥匙。

1月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将从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等6个方面采取更多务实举措,切实疏堵点、提信心、破壁垒、解难题、抓落实,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感有得。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宽货币、紧信用等依然突出。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富竞争力的一股重要经济力量,面临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对安全的焦虑。激活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走出迷雾、爬坡过坎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决策层出台了大量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今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推进民营经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和新征途,当务之急是在认知层面上明确,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也好,政策和法律也罢,是一个非独立决策系统,最需政策制定者与市场的趋势互动,始终保持决策体系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感适应能力。唯有如此,个体的各种合理合法诉求,才能汇聚进政策向善的决策体系中,使政策真正深入民营企业的经营日常,使决策层的良善真正合目的和合乎市场逻辑地转换成民营企业的前行动力。

为此,不能仅单纯落实各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法律,而要更加关注政策、制度和法律在市场和经济体系的运行逻辑,形成自上而下的落实与自下而上的反馈相结合的感知-响应体系,并基于合作博弈的利弊和边际损益分析,真正将决策层的善意,转变成执行层面的善行,并基于民营经济获得的善果,动态对政策进行技术性调整。

当前许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民营企业却未能有感有得。如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多层次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民企拓开政府采购市场大门,启动混改等等,这些在文件上看得见的利好,如何在现实中更具实操性,转变成民营资本实实在在的所感所得,关键是对权力行权边界的约束和框定。

尤其是,让权力的整个流程都规制在法治化的程序中,从认知和行动上明示,企业家拥有自主经营企业的绝对权利,权力只运行在公域场景,且一旦误入私域,有透明化担保的责任追究和利益补偿机制,以让人们清晰感知到,政府的政策、制度和法律,都是足信和可信的允诺,因为权力只有通过法治化程序、责任担保和利益补偿机制等进行规制,才能真正让人接受其承诺的可信度,也唯有如此,良善的政策才能真正成为民营企业行动号角。

45年的改革开放展示,中国经济的腾飞史,就是政府放权、权利独立拓展的历史,权利的自由拓展空间是经济社会信用的动力之源,政府下放的既是权力也是责任,同时更是经济的活力。

各行业的鲜活事例表明,放权最彻底的行业也是经济最活跃的行业,人们合法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和自由舒展的领域,也是价值创造最活跃的领域,壁垒众多、堵点冗杂、权力自由裁量权最宽松的领域,则是资本冗余、竞争力匮乏等最突出的领域。

当然,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竞争中性原则,走出身份经济,关键是要在立法目标、沟通体系和信息结构等方面搭建好上下趋势互动的桥梁,推动开门立法,将民意汇聚进法治生态,让政策等变成一种不同利益和利弊的博弈过程,唯有如此政策等才能击中各方聚焦点,成为各方都认同的可信共识。

合放手时须放手,得开眉处且开眉。对民营经济最好的支持和鼓励,是相信企业家知道如何经营企业,放手就是放活,放权就是放胆。唯有如此,才能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营造有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以哈战争
11
李克强
2
俄乌战争
7
巴黎奥运
12
中国爆雷
3
中美冷战
8
三中全会
13
李尚福出事
4
万维专栏
9
中共两会
14
秦刚失踪
5
美国大选
10
台湾大选
15
火箭军悬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