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近十年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 祸根在这儿

www.creaders.net | 2024-01-15 17:27:12  老蛮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此前文章《开不动的印钞机》里,曾经详细解释过“以债为锚”的印钞方式,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债务无法扩张,因此货币也难以有效扩张,并会带来地方债务爆雷的连锁后果。事实上,这就是今时今日的中国经济所遭遇的所有问题的核心,依赖债务扩张的货币体系无法再支撑经济发展。于是,整个经济一下子就萧条了下来。

  然而今天,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中国之所以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到底是有意的、顶层故意选择的结果,还是无意的、仅仅只是因为领导阶层水平不够导致的错误?

  前面列举过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八大错误:腾笼换鸟和环保一刀切;有意的驱赶基础制造业;P2P、股灾和地产去库存,都是在有意蚕食居民财富;三年清零、封杀教培和水稻上山,更是简单粗暴的践踏民企和普通大众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这些事件里的每一宗每一件,都是“组织上”有意识的、自上而下的刻意推动,并且即使遭遇到了严重后果,也不停止执行。

       我们知道,对一件事判断其对错,有50%的正确率,而对连续八件大事的判断全都出错,概率是50%的8次方,也就是仅仅只有0.39%,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决策层的水平再差,能力再低,依靠扔硬币来进行盲目决策,也不可能连续在八件大事上统统都做出错误判断,更不要说近年来还有很多其它事情上的决策,比如在俄乌战争中力挺俄罗斯,哈以冲突中力挺哈马斯等等等等,全都站在错误的一方。从数学上讲,这意味着全部选错的概率更低,低到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但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决策层完全知道正确的选项是什么,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选项是什么,但是他们在近十年里,依然在每一个需要做出正确决策的场合,坚决地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对于这件事,我们必须要问:为什么?决策层这么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必须假设:决策层有他们的理由和逻辑。而这种逻辑,强大到他们必须有意的牺牲掉中国经济,阻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让中国陷入到萧条的状态----有意萧条,才符合决策层的利益。这里,我们必须把“有意萧条”背后的逻辑找出来,唯有深刻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透过迷雾,真正理解2023年在中国上演的种种荒谬绝伦的场景,并推演此后中国的未来走向。

  说到这,就要给出本篇的核心论点了:工业文明,是专制政体的天敌,这两者不可能长期共存。

  工业的本质是商品交易,而交易必须建立在自由和公平的基础之上,才能长期的维持下去,专制政体不可能长期维持自由与公平的市场环境,它一定要优先保护小部分人的利益,并一定会因此而侵蚀大部分人的利益,从而毁灭市场,进而摧毁工业文明。这是一条经过历史反复检验的铁律,根本无从逆转。

       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历史,在这里就不多做阐述了。伴随着工业革命而诞生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激烈的博弈之后,最终选择了自由与公平的社会模式。在此之后,有大量独裁者尝试过在保持高度工业化前提下回归集权模式,不过毫无疑问,他们全都失败了。二战前的德国,在希特勒的极权政策之下,曾经极短暂的恢复了经济繁荣,但是很快,德国的市场就重新萎缩,经济再次萧条了下来。希特勒无计可施,只能先抢夺犹太人的家产。抢完之后就出门去抢邻国的家产,并由此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极权模式,根本不可能支撑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德国很快就在科技领域被欧美世界远远甩在了后面。二战打到后期,德国造的飞机坦克、舰艇大炮的性能全面落后于美英联军。希特勒输掉二战,乃是一种模式上的必然。

  而更典型的例子是前苏联。在欧美世界的大规模支援之下,苏联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苏联工业产值对农业产值的比值,1926年是38%比62%,到1940年就提升到了61%比39%。也就是说,到二战前夕苏联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然而在此过程中,苏联在体制上已经出现了诸多的不适,苏式的集权模式其实根本就无法适应工业文明的要求,内部矛盾重重。斯大林为了压制矛盾,维持集权模式,于是发起肃反运动,疯狂的杀人。从1934年开始杀,杀到1940年二战前夕,苏联内部已经杀了足足68万人,全都是苏联国内有身份有地位、对自由和公平有要求的人。不仅是科学家、企业家这种与工业文明息息相关的人,军队内部营职以上干部基本上都被杀光了。大肃反运动可以说摧毁了苏联的骨血,拆掉了苏联人民的脊梁,苏联人民就此变成了纯粹的人矿。在二战中面对苏军的坦克洪流,苏联的人矿们也敢于用肉身迎战坦克。二战之后,从1947年开始世界就进入了冷战模式。在美苏对抗的大环境中,苏联勉强维持着极权模式,但是它的工业生产效率迅速衰退下去。等到苏联战后出生的一代人长大,到1980年他们纷纷走上工作和中层领导岗位,苏联模式事实上就走到了尽头。戈尔巴乔夫在1980年代后期尝试改革,但是改革没有任何成果。1991年,前苏联轰然倒塌。然而,重建的俄罗斯联邦依然选择了集权模式。叶利钦和此后的普京都无意于建立民主政体,无意于维护自由与公平的市场环境,于是俄罗斯的工业水平持续衰退。到2022年,俄罗斯的GDP只剩下2.24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中国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俄罗斯所有的民用制造业门类全部死完,连石油的精炼能力都已经丧失,只能向国外卖原油。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其实也已经无法维持,对乌克兰的战争打得狼狈不堪,不要说传说中的超音速导弹、夜战仪乃至天空军都没怎么出过场,连常规炮弹都无法充分供应,还必须得向朝鲜这样的穷国借炮弹。至于前线维持补给的卡车,全都得从中国购买,俄罗斯连轮胎都造不出来。事实上, 这就意味着一件事:在工业文明之下,极权模式最多只能维持一代人的时间。一代人之后,要么极权模式崩溃;要么工业文明消失,全社会完成去工业化。

  再强调一次:极权模式与工业文明,最多只能并存一代人的时间,一代人之后,就是两者只能活一个的终极时刻。至于其它国家的例子,举不胜举。中东各国处于部落式的宗教极权状态,它们压根就不可能产生一丁点的工业化萌芽(而以色列在荒芜的沙漠里,只用了短短一代人时间,就能凭空造出一个工业化大国,连海水都能净化了当成饮用水)。南美洲的阿根廷,二战结束时还是富裕的工业大国,但是阿根廷出了一个疯狂的胡安贝隆,这厮在阿根廷搞出了军政府独裁模式,将所有的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在自己一人身上,并同时向老百姓提供超高的社会福利,以收买百姓平息民怨,维持独裁。这种扯淡的模式当然无法长久维持。于是,贝隆仅仅当政十年,富裕的阿根廷就被折腾到整体破产,工业体系崩塌,货币体系坍塌。一直到今时今日,整整两代人的时间,阿根廷都没能还清贝隆造下的孽。

  上面所有的这些历史教训,都不是什么隐秘的知识,全都是公开的信息,相信也是经过中国的顶层战略研究部门反复深入研究过的。或许对各位读者来说,工业文明与极权体制最多只能并存一代人的冲突关系,是很新的知识,看起来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然而,对于中国的顶层决策者们来说,他们真的会觉得陌生吗?他们对于这些事没有深刻的了解吗?难道中国的战略研究部门,真的是一直尸位素餐,连这种常识性的历史教训都总结不出来?而我们只要假设:对于这个历史常识,顶层的决策者们早已心知肚明,他们在维护极权体制和保持工业文明的发展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那么,对于近十年来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就全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中国1980年代启动改革开放,也就是真正开始的工业化。在这个时刻,中国事实上依然是纯粹的农业大国。全国的就业人口,农业人口占比达到69%,而工业人口只占18%。这之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举步维艰。1990年,全国农业人口占比依然高达60%,工业人口21%。2000年,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农业人口还是高达50%,工业人口占比依然只有23%,不到农民的一半。事实上,一直到2000年,中国都没有完成像样的工业化,也就没有能够产生真正的对于自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的诉求,因此也就没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真正诉求。再之后,就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整个欧美世界的基础制造业迅速向中国转移。接下来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到2014年,中国农业人口2.24亿,工业人口2.31亿,工业人口自此完成了对农业人口的反超。而到了这一刻,事实上就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后一代,到此刻也已经30多岁,走上了社会的中坚岗位。自由和公平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突然之间就变成了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早已经给出了回答,这就是近十年来八大错背后真正的原因。当然,这也是我们理解2023年经济,以及推演此后中国经济走势的出发点。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个词:有意的萧条!

     (未完待续)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