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宏基评论文章: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18日下午闭幕,通过长达2.2万馀字,内容共分15大项共60个细项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内容虽然“包山包海”含括法治、文化、生态、国防、国家安全等,但一般认为主轴仍在经济领域。
15大项中有关经济发展的部份“近半”,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这些饶舌的官样文章和不著边际的口号著实令人头痛,除了“听其言”之外,我们只好仔细地“观其行”。果然就在会议结束后的隔周周一(22日),中国人民银行“出乎市场预料”,宣布全面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各种长短期利率。
首先,介绍一下所谓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是中国特有的贷款利率参考基准,由涵盖大型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民营银行等20家银行发布报价,成为中国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定价参考,也就是说银行在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可在“报价利率”的基准点上调整抵押、期限、利率浮动方式和类型等,以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资料,当天将通常是住宅担保贷款的5年期及信用贷款等一般贷款利率的1年期LPR各下修0.1个百分点,前者降至3.85%、后者降至3.35%;而值得关注的是这是5年期LPR近5个月第2次调降、1年期LPR也是连续第2年调降。众所皆知,调降贷款利率目的就是降低降低资金借贷的成本促进资金流动;但相对而言,市场涌现大量资金,可能造成与其他货币竞价时的贬值状态。因此,接近2/3的市场分析师评估,在美国下调基准利率前,中国应该会“冻结”LPR;没想到中国竟不顾美国是否降息,只好大呼“罕见”、“出乎市场预料”;但也显示,中国可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利用利率和货币供给调节金融、稳定经济。
就事论事,中国政府需要全面调降利率,可见最近中国政府拿到的经济成绩单并不理想。中国今年第二季经济成长率为4.7%,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1%。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可能实现不了“5%左右”的年度成长目标。生产、消费、投资都显得萎靡不振。过去几年拉动成长的房地产市场仍在下沉。中国6月的新住宅价格比一年前下降了4.5%,是9年来的最低值,比5月(-3.9%)的跌幅更大。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中国政府一直在引导企业投资制造业,但也这么做并非易事。 《华尔街日报》(WSJ)22日报道,在中国大陆上市的4家企业中有1家无法获利。十几年前,这一比例仅7%。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匹配供应的需求方。有评价认为,美中矛盾在增加全球需求上有其局限性,内需也萎靡不振。中国上月的零售销售额虽然年增2%,但却是2022年12月(-1.8%)以来的最低值。为了促进消费,中国当局推出了更换旧汽车、家电时给予补贴等各种政策,却很难让消费者打开钱包。上月底,中国10年期公债利率降至历史最低值。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低迷后,中国地方银行大举购买了作为安全资产的国债。中国政府担心很低的国债利率会对人民币价值带来负担,但情况并没有反转。
从中国在过去一年的动作来看,中国政府很明显认识到总体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但将消费税下划地方、国家引导收购存量房、解除农村土地交易限制等方案,只是在“兜圈子”,缺乏刺激内需的意志,刚落幕的三中全会在“瞻前顾后”的忧虑下,根本不敢有市场希望的“大爆炸”式的改革,只能用可控的“小爆炸”,希望活化、搅动内需市场。但事实上,如果无法扩大培育取代房地产等的新产业、在美中矛盾中扩大供应链等结构改革措施,中国降息短期内很难取得恢复内需等效果。
降息虽然可以减轻无法按时还债的债务人的负担,但不会起到刺激内需等具有意义的效果,只是“锯箭法”、“补锅法”的症状治疗。房地产曾是中国经济的引擎,占中国经济的约25%,但从2020年开始的“烂尾楼”效应开始,房地产开发商负债累累,而一般人拿不到房子却还是背著沉重的房贷,摧毁中国的家庭财富,破坏离岸债券市场,并剥夺地方政府急需的收入,而且这种情况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几乎可以用“遍地烽火”形容。民众不仅口袋没钱,对经济前景没有信心,根本不敢花钱。
中国的经济问题,事实上还包括通货紧缩、债务问题和外资撤离等。消费和民间投资的疲软导致通货紧缩,通缩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难以克服的经济问题,因为格下跌会侵蚀企业利润,让消费者推迟消费,连动使企业推迟招聘和投资,进一步抑制消费。这种恶性循环,一般要靠大规模政府支出、降息和扩大信贷来补救。
但现实上看,中国政府并不愿加足马力刺激经济,担心房地产泡沫再次膨胀,加重本已庞大的债务负担。而中国因人权问题、扩张军武的形象,遭到国际抵制或引发外资企业担忧,数字显示,从1998年开始,每个季度都有外资流入的“荣景”,在2023年第3季被打破,当时中国的国际收支首次出现118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净流出,外国公司要么清空离场,要么停止在中国的利润再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也撤出中国金融市场。另外,“人口负增长”也是困扰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因素,出生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意味著中国的劳动力和消费者群体将缩小,将使中国未来更加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综合来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停滞和失望的时代,中国的经济模式显然已经变得不可持续。
有些人把矛头指向领导人习近平,认为他是一个糟糕的经济管理者,用“共同富裕”的假象,破坏税收、努力付出获得回馈的社会公平,任意干预、扼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为此中国政府“困兽之斗”,“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中国负责反间谍、国内安全等事务的情报机构“中国国家安全部”,刊发“国家安全机关坚决筑牢经济安全屏障”文章表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将依法打击惩治经济安全领域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习近平“以高水准安全保障高品质发展”保驾护航,称“各类意图唱衰中国经济的『陈腔滥调』不断出现,其本质是妄图以种种虚假叙事建构『中国衰败』的『话语陷阱』、『认知陷阱』”,警告网络使用者不要发表唱衰经济的言论,否则将触及红线。
从军事角度来看现在的中国经济情况,可能出现无力发动武斗的“最和平”、也可能出现移转内政颓败的“最危险”年代,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现在的执政者可能地位不保。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除非在其他民族主义压迫下的被动应战,现实上不致于蠢到“铤而走险”主动发动战争;因为“皇帝不差饿兵”,轻言兴师动武反而可能危及政权。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国防部证实苗华被查,前主任畏罪自杀 |
2 | 习特别恼火 他也出事了 比国防部长严重得 |
3 | “谣言”成真!习重要亲信出事 |
4 | 习近平“公开羞辱”苗华 一定是非常愤怒 |
5 | 乌克兰美女议员连抛3大爆炸性消息 绝望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