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大罢免投票落幕,中选会公告结果,24位国民党立委以及停职中的新竹市长高虹安,25项罢免案全数未能通过。
对此,政治学者小笠原欣幸表示,投票结果可说是国民党的全面胜利,但是民进党失势不代表年轻人转向认同中国,只是他们对民进党高举“抗中保台”大旗,试图藉此主导政治、巩固自身利益的作法感到质疑。
长期观察台湾选举的小笠原欣幸在大罢免落幕后接受《产经新闻》专访,小笠原分析此次投票结果,认为一直到6月初似乎都是罢免方处于有利地位,但赖清德总统的团结十讲激怒了反对者,让先前一直饱受批评的国民党找到了反击的支点,以“不能让赖清德政府为所欲为”当作反罢方的诉求,从投票结果来看,这是一个转折点。 不过一直到正式开票之前,普遍的观察都是支持罢免的选民更积极,而那些反对罢免的人是否会踊跃出来投票则不确定,但最后结果是国民党胜利。
小笠原认为,这次大罢免的结果可以解读为国民党立委亲中的说法被多数选民否定。 台湾政坛自2014年太阳花学运以来,民进党长达十年的优势时代,已在去年的总统与立委选举中划下句点,而这次大罢免再次确认了民进党优势时代已经结束,对明年的地方选举,乃至2028年的下届总统大选,势必会产生各种影响。

不过,即使说民进党的优势时代已结束,台湾社会的“台湾认同”主体性并没有改变。 从长期进行调查的政治大学最新民调来看,无论是对“我是台湾人”的自我认同,还是维持现状的民意结构,基本上都未改变。 真正改变的是朝野两党的实力对比,变成五五波的局面。
小笠原指出,民进党失去优势的背后,存在着台湾民主理念中的一项信念:长期将政权交给同一个政党是有风险的。 民进党经过蔡英文前总统的8年执政,在台湾政治中已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目前对民进党批判最为强烈的,是年轻世代。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转向中国认同,事实上完全不是,他们依然坚持拒绝统一的立场。 然而,他们对民进党高举“抗中保台”的大旗,试图藉此主导政治、巩固自身利益的作法感到质疑。
在支持柯文哲的年轻人之间,普遍存在对就业不稳定、薪资停滞、房价飙涨等现实困境的不满。 他们感受到民进党当局无法回应年轻世代的切身需求。 这些人当中逐渐浮现一种声音,“我们不想统一,但也认为有必要和中国对话。 我们不觉得中国会马上打过来,反而是民进党对中国强硬,才让局势紧张起来“。
小笠原表示,不过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年轻人支持赖清德政府“不向中国压力低头”的立场,年轻世代之间的分歧正在扩大。 民进党过去所主张的抗中保台路线,在这次罢免投票中可说遭到否定。 对中国而言,这是极为有利的局势,中共对台湾的渗透工作也可能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