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维读者网记者捷夫编译报道: 狂热的经济使中国大陆的石油需求激增,于是中国将它的触角伸向了美国的盟友或近邻。中国对美国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这在美中关系中产生了十分微妙和深远的影响。
据芝加哥论坛报驻亚洲记者2006年12月19日的长篇特别通讯报道,从喜马拉雅山脉到黄海之滨,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日益加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崭新的中国城市中产阶级将私人轿车视为生活必需。巨大的汽车市场和惊人的购买力,使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逐渐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每一个标志着“中国制造”的产品的生产厂家,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奔跑着的每一辆汽车,都在加剧中国对各种工业原材料----而不仅仅是石油----同样巨大的渴求,比如木材和铜。然而中国的石油短缺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关键,石油短缺驱使中国人逐渐将手伸向世界各国的石油产地:先是美国的敌人,后是美国的盟友。
控制中亚,曾经是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现今,这一地区控制权的争夺再度展开,只不过这一次是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中国用尽全力在中亚各国这片浸透了石油资源的地区施加政治和经济影响,这种努力自从久远的“丝绸之路”时代以来,在二十一世纪初已经达到了巅峰。
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就恰恰地处美国和中国石油争夺的中心。中国新铺设的石油管道已经长达六百二十英里,总有一天它将到达里海之滨。
冷战时代以“俄国核武试验场”而著称的哈萨克斯坦,因效法中国经济改革而接近中国的政治外交立场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战略格局。作为一个盛产石油的中亚穷国,哈萨克斯坦不得不在美国和中国两个政治对手之间避免偏倚。它既允许中国铺设跨国石油管道,但同时又极力保持其与美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它接待过包括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内的美国高级政要和一系列美国商业代表团的到访,它的总统也在今年九月出访美国,与布什总统先在白宫后在布什缅因州的乡间别墅中秘密长谈。
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对美国媒体表示,“美国是我们的战略伙伴”;接着他又措辞谨慎地说,“中国也是我们的战略伙伴,中国企业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很有前景”。
但中国对此并不满足,它要的是分瓜美国既有的海外经济利益。在联合国,中国对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出面保护苏丹和伊朗。为了保证能源供给,中国拼尽全力,在太平洋地区利用军事和金融手段扩展势力范围,而这又迫使美国做出相应的反应。美国领导人终于在今年十月承认了这个严酷的现实,因为中国海军的潜艇竟然在太平洋水下暗中靠近美国海军的“小鹰号”航空母舰。在这次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如果当时“小鹰号”是在做反潜演习,那事件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中的悲观人士指出,在能源枯竭的未来,美中这两个世界上消耗能源最厉害的大国很可能会爆发军事冲突。
中国的能源外交对美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这场决斗中,中国人不仅不是要另立游戏规则;相反,中国人所使用的游戏规则与美国的越来越相似。
2003年,美国正积极准备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和同样大规模的反战浪潮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真正注意到发生在中国和中亚各国的一个重要的变化。中国、俄国和俄国过去的加盟共和国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与这些国家的军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从那以后,中国明显加强了其与俄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政治联系。中国致力于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各产油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中国政府以反对“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为由,发起和赞助了一项耗资八千七百万美元的中亚各国警察培训计划。
以中国、俄国和中亚各产油国家为主要成员的“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在国际政治中越来越成为一个西方集团之外并与西方国家相对立的东方政治军事集团。这使一些最为敏感的西方观察家感到紧张。有些人甚至把上合组织比喻成“新的华沙条约组织”----但其最重要的目标是争夺石油资源。
上合组织目前共有六个成员国: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国,塔吉克斯坦和乌斯别克斯坦----包括了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产油国和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上合组织毫不掩饰其与西方价值的不同。2005年5月,在乌斯别克斯坦政府军枪杀示威群众从而受到西方媒体广泛批评后不到两周,中国政府在北京热烈欢迎乌斯别克总统并为他鸣二十一响礼炮。
正当美国和西方盟国去年对德黑兰进行经济制裁的时候,伊朗总统曾经引用上合组织的一次讲话狂妄地宣称,“我们应该从世界政治词典中删除‘制裁’这个词”。
上合组织最为大胆的一次行动,是它2005年7月呼吁美国从中亚地区撤军。此后不久,美国军队从乌斯别克斯坦撤离;美国空军在吉尔吉斯斯坦基地驻军的境遇变得越来越差。
美国乔治敦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上合组织逐渐变成了一个与欧洲联盟和美国抗衡的力量。“其成员国的活动范围遍及各个领域。一党制的中国甚至帮助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监视2005年5月的全国大选”。华盛顿的一些观察家则深信,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扩张动摇了美国势力的影响。“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全部利益都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美国的中亚政策正在受到严重挑战。”
中国海外石油运输线的安全状况使中国政府和军队领导人感到分外不安,因为在每五桶海运到中国大陆的石油中就有四桶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中国共产党领袖胡锦涛在两年前就已经表示出对此状况的深切担忧,这也就是中国问题专家们经常提到和讨论的所谓“马六甲海峡难题(Malacca dilemma)”。中国领导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难题的潜在危险:中美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也就是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生命线----将受到美国海军舰队和战略导弹部队的致命威胁。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这种担忧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战略规划。中国政府的计划十分庞大,其中包括尽量避免过长的海上石油运输线。中国方面经过严格的论证,正准备将其石油运输线更多地改变为陆地运输线。这些计划包括建造穿过缅甸和巴基斯坦的陆地石油运输管道,以及横跨泰国的“巴拿马运河式的石油运输线”。
为此,中国政府也大大加强了军事现代化的力度和海外军事扩张的步伐。人们似乎总是在注视台海局势,其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心早已经超越了台湾和亚洲。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连年提高其军事预算----无论是在公开或是在暗中。中国海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眼光是在全世界,就像中国海军高级将领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解放军要向深海进军 ”。由此可以想见,中国海军潜艇追踪美国航空母舰的事件,就是这种军事战略的一个步骤。
关于这一点,2006年6月中国和委内瑞拉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协议就是一个例证。委内瑞拉是全世界最大的产油国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拉美的唯一的一个成员国。它宣布将大幅度提高其向中国大陆的石油输出,这一点令美国十分不满。但后来泄露出来的内情使美国更加气急败坏----在中委石油协议的背后还有一个军事机密:中国答应向委内瑞拉提供军援,其中包括中国制造的先进战斗机和其他各种军事装备。除了震惊与气愤,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此似乎还没有做出更大的反应。
中国军队的前高级将领熊光楷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从长远考虑,世界能源的紧张和由此而产生的战略决斗必然导致世界或地区局势的紧张,甚至将引发军事冲突”。看来,中国领导人已经先美国一步在为未来的紧张局势或军事冲突而进行深入细致的战略准备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胡春华一直遭围剿 传胡锦涛硬顶死保 |
2 | 新规敲定!中国制汽车几乎被全面禁止 |
3 | 王小洪最新讲话 调门也变了 |
4 | 离婚25年 李连杰与前妻黄秋燕在北京重逢 |
5 | 处境凶险 习已六神无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