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图文)华裔作家哈金登上《纽约时报》好书榜

www.creaders.net | 2007-12-07 12:07:52  多维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华裔作家哈金档案照。(资料图片)

《纽约时报》“年度百大最佳书籍”排行榜将在12月9日的时报周日版公布,华裔作家哈金描述一对中国夫妻追寻美国梦的故事《自由的生活》也荣登榜上。

《纽约时报》每年12月的第一个周日均会公布年度最佳书籍推荐榜,今年在该报网站上可连结到1997年至2006年的最佳书籍,以及去年的十大好书。

在今年的名单中,几本书籍与亚洲有关,包括:华裔作家哈金的《自由的生活》“A Free Life”,描述一对夫妻来美开创事业、追寻梦想的过程,此书也被哈德逊书店(Hudson Booksellers)列為今年十大最佳小说之一。

村上村树(Haruki Murakami)的“After Dark”,译者为Jay Rubin,描述两姊妹的故事,一人整夜不睡、一人沈睡数月。

David Leavitt的“The Indian Clerk”,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英国剑挢的数学家与一名自修天才之间错综的感情。

Mohsin Hamid的第二本小说“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为在911恐怖攻击后,一名巴基斯坦人向另一名美国人讲述自己生活的故事。

《今日美国报》由巴克(Olivia Barker)撰写的书评介绍,哈金的新小说《自由的生活》讲述吴(Wu)氏一家因为天安门事件而前往美国追寻自由生活的故事。

故事里,主人翁吴楠(Nan Wu)必须放弃奖学金好支持他的妻子萍萍(Pingping)与儿子陶陶(Taotao),如此却造成生活困难。

萍萍在波士顿为一富裕家庭煮饭、清扫,离吴楠曾攻读政治科学博士的Brandeis地区不远,而吴楠则找到夜间管理员的工作。

吴氏夫妇最后经营了他们自己的餐馆,并以贷款的方式买了自己的房子。虽然有了自己的事业与住房,吴楠仍觉得烦心,在心灵深处,他那份诗人的热情正在枯萎。

最后,吴楠在辛勤工作中发现了“宁静的尊严”,而转而追求心灵上的满足。

根据网路资料,1956年出生於中国辽寧一个小镇的哈金,14岁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守在中苏边界,负责编写军队之宣传资料,為他以后的创作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六年之后,哈金离开军队考进大学,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学仅读了一半,哈金便被北编到偏远的地区,当了三年铁路服务员。1977年,他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后又在山东大学获得美国文学硕士,1985年到美国留学,攻读博士。现为麻州波士顿大学写作教授。

《今日美国报》指出,《自由的生活》最感人之处在于哈金将焦点放在吴氏一家的日常生活。吴楠在Gold Wok中服务他的诗人教授朋友Dick Har,并希望他能注意到自己的散文,陶陶与萍萍则努力融入学校与社区中,而吴楠则在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两种身份认同中挣扎着。

只是,当吴氏一家与邻居遭遇个人问题时,故事并未写出太多感情,好比他们极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便流逝。

报导称,也许这些就是美国的自由生活。不论是愉快或是难过都来去快速,毕竟,总是有工作要做,有家人要照顾,最后,有心灵需满足。

《洛杉矶时报》由西门(Donna Seaman)撰写的书评介绍道,在中国,吴楠和萍萍的一举一动均受到政府的管束,包括吴楠的大学课程。被送至美国念研究所后,吴楠开始了自己的道路。他和萍萍原本必须离开儿子陶陶,不过四年后他们团聚;1989年,吴楠参与了天安门广场前的抗议行动。“他自由了,可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为自己做些事。但他有什么样的机会呢?他能在这个土地上生存么?不确定的感觉淹没了他。”

在哈金的小说中,描述了许多移民均会遇到的困难:学习新语言的障碍、适应新社会制度,以及尽管受过高教育,仍必须接受薪水低、不需脑力的工作;此外还需忍受孤独、被歧视的情况。

不过吴氏一家还有自己的个人困境需面对。由于无法忘情前女友,吴楠不爱自己的妻子,萍萍也知道这点。吴楠也渴望自由,好让他专心投身喜爱的诗文中。萍萍则遭遇许多困难,包括想在中国学医却遭拒,她喜爱吴楠,即使吴楠对她冷淡。最后,为了儿子,他们决定追求一个更好的生活。

《洛杉矶时报》指出,《自由的生活》是哈金第一本描述美国生活的小说,不过含有前几本作品的影子。在《战争垃圾》中,阐述者回顾了他在朝鲜战争被美军拘禁的过往,在《疯狂》(The Crazed)中,主角探讨了自我价值与家庭、工作等的感受;哈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等待》(Waiting)则描述一名军医20年的感情生活;该书1999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如今,《自由的生活》的主人翁则困在恐惧、罪恶与渴望的牢笼中。

哈金曾说,《自由的生活》的灵感来自一名餐馆老板的中文诗集。1992年当他还在读研究所之时,一名朋友介绍哈金看一本麻省餐馆老板的诗集,他受到感动,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故事,因为大部分的华人为了移民到美国,均放弃自己的梦想,先追求物质的满足,至于心灵层面的充实就留给下一代。

《自由的生活》距离哈金上一部作品《战争垃圾》(War Trash)有三年,不过哈金表示,《自由的生活》的构思实际上从15年前便开始,也早在2000年便下笔,过了如此长的时间,这部作品终于问世。(记者尚婕编译报导)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