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新驻美大使馆反映中国雄心

www.creaders.net | 2008-05-29 15:09:17  国际先驱论坛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夏,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官员将搬进一座庞大的新建筑,那座玻璃和石材结构的建筑将是美国首都最大的大使馆,是中国日益增长的雄心的证明。

  这座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大使馆建造了三年,带有世界最杰出的建筑师的印记,面积为25万平方英尺(约2.3万平方米),由中国花岗岩和法国石灰石建成,而且中国工人在这项工程中发挥很大作用。

  

这座建筑由美国贝氏建筑事物所的贝建中(Chien Chung)和贝礼中(Li Chung Pei)设计。他们的父亲是著名的贝聿铭。贝聿铭曾设计香港中银大厦,而且在(大使馆)方案中担当顾问。

  这座崭新的建筑将取代那座谦逊的红砖建筑。这个改变强调中国在世界舞台兴起的意义。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主任、前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专家吉尔(Bates Gill)表示,“中国在大约25年前搬进目前的大使馆,从那时至今,我们目睹壮观的变化,不仅仅是复杂的美中关系变化,还有中国自身重要性增长的变化。”

  根据贝建中的说法,中国政府对设计只有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传达中国重要性,以及中国在当今世界的角色。

  这座建筑已经接近完成,预计在8月开张,和作为中国力量陈列橱的北京奥运差不多同时。

  新使馆有宽阔的入口大厅,有多重天花板,有带角的屋顶,露台上有传统的中国假山园林。它还将拥有200座的会堂和可容纳1000人的多用途大厅。

  同时,美国政府正在北京建造它造价2.75亿美元建筑。它面积将近中国新使馆的2.5倍,由五座大楼组成。吉尔表示,“国家建造新使馆的时候通常有达成互惠协议的机会,如果北京让我们建造新使馆,我们也得让北京建造一个。”

  并非所有华盛顿人都被新建筑的设计打动。美中政策基金会主席王冀(Chi Wang)在华盛顿居住了五十多年,他认为大使馆的规模令他想起“堡垒”,在规模较小的使馆当中突然冒出一座庞大的中国大使馆并不合适。

  新使馆施工点的对面,是数百名来自中国的工人的临时宿舍;每天都可以看到数十名工人在施工点工作,他们穿着蓝色的制服,戴着黄色的帽子。大使馆官员没有就工人或者工人的劳动生活条件发表评论,也没有透露这座建筑的总造价。

  华盛顿国家建筑博物馆的馆长莫尔勒(Martin Moeller)表示,决定使用进口工人和材料并非没有先例,一般都有历史的不信任感。1985年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工程因发现墙内有窃听器而暂停。

  莫尔勒认为,对中国人而言,这座大使馆很可能是必须的。“作为一个更多地尝试西方商业做法的国家,他们肯定想要一座可以炫耀的大使馆,在那里,他们可以在一个现代而舒适的环境里接待商界和政界领袖。”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