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哈佛大学招生涉歧视亚裔一案,美国非营利组织"学生公平入学"(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指控校方,刻意压低美籍亚裔申请入学者的"个人特质"评分;而哈佛则反驳原告证据不足,称其引用偏颇数据误导大众认知。诉讼过程,哈佛"机密"入学文件被公开,揭露更多无关成绩的秘密招生标准。
"学生公平入学"组织指控,校方透过招生流程评分,降低亚裔生入学机会率。除了人格审查,在审核表上明列出"LIN(血统,lineage)"、"ETH(种族,ethnicity))"、"ATH(运动员,athlete)"、"HFAI(财务捐助,financial aid)"。
五种群体可获得审查方面的"小奖励(tips)":少数族群、继承生(父母为哈佛校友)、哈佛捐助者子女、哈佛员工子女、哈佛欲招募的运动员。然而,亚裔身位在美国处于尴尬位置,既没有其他有色人种团结争取到平等待遇,也没有白人的社会地位。
人格审查和"小奖励"是本次招生争议所在。美国教育部一份1990年报告指出,哈佛没有给予亚裔生奖励或加分;据2013年统计,亚裔身份更成为入学申请的"负累"。哈佛藉著排除奖励的方式,变相减低了亚裔生入学机率。
有入学特权的申请者包括"院长关注名单(dean’s interest list,DE)",他们并非因成绩学术表现备受认可,而是与校方有利益关系的申请者。
"走后门"方式还有"Z名单(Z-list)",名单上的申请者,成绩介乎合资格与否的模糊地带,但其人脉或身份背景受到哈佛关爱,可保留候补身份,隔年保证录取。2014学年至2019学年,每年约有50人至60人透过Z名单被录取,大多是白人。
虽然如此,哈佛校方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指出,亚裔申请生中,女性和加州申请者的录取率是上升的,因此歧视指控没有根据。哈佛大学教务长库拉纳(Rakesh Khurana)承认,哈佛不是永远都完美,但正努力找出盲点,实践正确的事,"我希望未被哈佛录取的学生,不会让他人以此来评断你,或否定你的潜力。"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方传来巨响 中国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 |
2 | 有大人物去世?央视画面泄密四元老疑似出席 |
3 | 政治局新规曝光 太上皇露“真容” |
4 | 戒备森严 京城果然出事 有大人物去世? |
5 | 28岁中国空姐确诊艾滋病 医生发现她…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