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川普主义”戳破中国知识分子的九大迷梦

www.creaders.net | 2021-08-31 15:59:20  TNL精选书摘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川普主义与中国未来〉

(前略)

中国之思

二○二○年的美国大选关系重大,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因此自然也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焦点。中国人以前听说过宪政,藉由这次大选,算是观摩了美国宪政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而这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好事。那么,川普主义又带给中国人怎样的启发呢?

在我看来,最大的启发有三点:

(1)制度和人性都是靠不住的。政治是人心决定的,若人心变了,政治格局自然就变了。因此,没有永远不变的制度,也没有完美的制度。美国制度也是不完美的,它只是最不坏的制度而已。人间制度的不完美性是由人性的缺陷、亦即原罪决定的。这次美国大选的乱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人性的败坏。认为美国制度不会出大问题,不会出现操纵选票的事件,既高估了人性,也高估了美国制度。甚至,认为美国制度不至于出现操纵选票的事件,事实上就否定了它只是最不坏的制度(而不是完美的制度)这一事实。

(2)宪政体制的运行需要相对共同的信仰基础,否则再好的制度都无法运作。这是因为,徒法不足以行,只有人们内心里认可这个法(制度)才能主动遵行,而内心认可的前提在于大多数人有共同的信仰。正如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所说:“我们的政府不具备能力去对付不受伦理和宗教约束的人类情感,我们的宪法只是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制定的,它远远不足以管理任何其他民族。此宪法只适合于有道德与信仰的人民。”

由于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表现为不敬畏神),因此当务之急与其说是移植先进国家的制度,不如赶快著手迎进独一真神。当然,这并不意味著不能同时借鉴别国制度,任何孰先孰后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历史也从来不按人的意愿发展。

(3)制宪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伟大的宪法的制定必须正视人的罪性,任何对人性的潜意识的高估(如性善论)都必然使宪法成为一纸空文。美国的制宪者想出了种种办法来预防权力腐败,实现分权制衡,但即便如此,从宪法诞生之日起,利用宪法漏洞的行为就绵绵不绝。如果前现代国家要实现政治现代化,不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制宪经验、规避制宪失败国家的制宪教训,就会“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必然失败。另外,由于知识分子天生就倾向于理想主义,因此制宪者绝不能以所谓专家和文人为主,应该要涵盖主要社会阶层的代表。

总之,因为权力必然走向败坏,所以如何制衡权力就是最重要的事;因为人性本就败坏,所以透过信仰拯救人心就是最重要的事。

基于以上认识,接下来我愿意再谈谈中国知识分子的几大迷梦。事实上,川普主义和这次美国大选已经戳破了这些迷梦。

(1)制度主义

一些人虽然口头上认为美国制度是最不坏的,其实骨子里认为美国制度是完美的,因此不可能发生制度性腐败。但制度既然是建基于人心与人性,如果人性本就堕落,怎么能认为制度还完全靠得住呢?制度从何而来?制度不就是人心的外化吗?如果制度靠得住,民国初年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猪仔议员”?

(2)普适价值神圣论

有些人高举普适价值,认为普适价值神圣不可侵犯,而我们只要追求普适价值落地就足够了。但这是不恰当的。如果抛开神,普适价值就不具有神圣性,因为神圣性只能源自神。普适价值好不好?当然好。因为它体现了对普遍人性的尊重。然而,普适价值是人追求的终点吗?并不是。尽管人人都认同普适价值, 不同人对普适价值的理解却不同,有的甚至差异极大。川普和拜登,哪个不支持普适价值呢?但他们理解的普适价值是一样的吗?彭斯理解的自由和贺锦丽(Kamala Harris)理解的自由是一回事吗?基督徒理解的自由与吸食大麻者理解的自由是一回事吗?

更要命的是,普适价值内部之间的冲突(比如自由和民主之间的冲突)怎么办? 要由谁来并用什么标准来定夺是非?任何严肃的政治哲学家都会承认,普适价值内部之间是存在张力的,既然如此,泛泛而论维护普适价值有什么意义呢?更进一步地说,就算人们理解的普适价值定义相同,道理上认可是否就意味著行动上努力争取呢?所以,如果普适价值缺乏一个神圣的源头,它必然是乏力的。如果我们承认存在普适价值,我们就应该承认“信仰”是第一普适价值,没有上帝来判断,普适价值之间的争论就不可能消解。

(3)历史主义

历史上美国战胜了宪政危机,并不意味著此次就一定能战胜或一定不能战胜危机。历史向来证明不了未来,历史学家也向来不能预测未来。未来是人心决定的。所以与其翻古书, 不如实地瞭解美国选民的内心想法,以及让他们产生这些想法的信仰因素。历史学家很容易泥古不化;他们自称能通古今之变,但却最容易滑向静态视角。事实上,美国的制度框架虽然两百年来大抵不变,其具体制度构成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如今美国总统的权力显然远远高于建国时期。美国宪法诞生于农业时代,在工业时代有所修正,但现在是资讯时代了—农业时代的宪法能完美地适应资讯时代的社会现实吗?难道不存在任何漏洞吗?

(4)熔炉论

有人说,美国是个熔炉,是个天生的移民国家,因此多元主义具有天生的合法性。但这个熔炉的火焰是什么?如果这个火焰不够大,温度不够高,甚至在逐渐熄灭,它不就是废炉吗? 还能熔什么?这样的社会还能有什么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王建勋教授就认为,美国并非天生的移民国家,最初几代美国人不能算作移民,而是殖民者。殖民者是当时美洲的主导者,因为他们是带著价值观来到美洲;移民则是指后来归化到美国的人,需要认可、效忠美国宪法,即美国价值观。

(5)媒体清白论

媒体的利益集团化和政党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媒体进行广泛地选择性报道而迴避某些事实的时候,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说媒体集体被操纵,并不意味著任何媒体都被操纵,让川普的任何声音都发不出来,反而是在说所谓的主流媒体利益集团化、政党化了。这也不意味著它们就一定收了民主党的钱,也可能是因为民主党的政策有利于它们赚钱, 因此是“政党化”而未必是“被政党化”。诚然,在民主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媒体,但问题在于主流媒体声音太大,而且大大地盖过了非主流媒体,这就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讯失真,而人又是透过资讯来认识世界的。

媒体作为第四权如何代表人民的声音,这不是一个空穴来风的话题,因为就目前的支持率来看,川普所得到的选民支持和媒体支持显然是不成正比的。媒体被操纵有深层原因,而这种操纵是广义的而非狭义的,比如很多人就说美国的大学教育确实就被“多元主义”、“政治正确”操纵了,所以被操纵的不仅是媒体,还有社会。因此,我们可以想像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当困难。

(6)“理中客”

所谓的“理性”、“中立”、“客观”是做不到的。首先,政治本身就不是纯理性的;再来,说自己中立,并不意味著你立定在真理上,更多时候不过是要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以证明自己的超然;最后,客观很难做到,因为从不同角度看,就能看到不同的客观事实,而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客观。换句话说,任何人的评论本质上都是主观的,你可能受到你读的书、你的人生阅历、你所掌握的信息、你所喜好的某权威学者的影响。当你下一个综合判断时,它注定是主观的。

(7)功利主义

首先,功利主义者认为任何人都是可以买通的。有些人认为政治只关乎利益,但如果是这样,曾经作为商人的川普应该是最容易收买的了,为什么他还与华尔街、硅谷等大资本唱反调呢?而作为一个国家,要想与美国处理好关系,随便送川普几十亿、上百亿钞票不就事成了吗?另一方面,功利主义者倾向以成败论是非, 认为大选的最终结果可以证明谁对谁错。

有人问,我支持川普,而看起来川普真的会败选,到时候我不是会被打脸吗?但我是否支持川普,与川普最终是否会连任,有什么必然关系?他连任就证明我对,他败选就证明我错吗?即使他败选,我就不能继续支持他吗?很多人不明白的是,挺川的实际上就是支持川普主义。如果结果可以证明立场的对错,这不是市侩哲学吗?那么,我们何必评论政治,我们“不沾锅”不就行了吗?可这有什么价值呢?

(8)文人好恶论

有人说,川普满嘴跑火车、横冲直撞、大腹便便,还离了几次婚,就是那一头金毛也让人看不惯,所以不能选这样的人当总统。与前一个问题一样,大选是选总统,还是选圣人? 选总统难道不是选择候选人所代表的政纲吗?是赞成川普的政纲还是拜登的政纲?如果你是自由派,同时又支持拜登,请论述拜登所主张的大政府与你所主张的自由主义有什么关系。

(9)知识分子分化有害论

美国大选导致了中国知识界的分化。这种分化是逻辑上的必然,只不过藉由美国大选这一导火线适时完成了而已—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这种分化。我认为,这种分化利大于弊,因为这是思想市场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中国在未来也必然面临这种分化,早点分化比晚点好。有些人原来是自由派,现在认识到了自由派的局限,于是决定再进一步,这哪里能说是坏事呢?认为分化是坏事的朋友说,因为广义的自由派本身力量就弱小,分化意味著大家的力量都更弱小了。

但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是,原来弱小的原因是什么?分化后是否反而意味著生机,而不是勉强追求大家的“同”?更何况,从狭义的角度看,把希望、力量寄讬于知识分子身上,本身就是知识分子的自大和自欺,知识分子何曾有过什么力量?当然,分化并非意味著双方不再共用任何前提,也不意味著否定任何意义上的团结的重要性,更不意味著彼此情绪化的对峙、甚至谩骂。知识界的团结是必要的,但团结只能是基于相对共识,没有共识就不可能实现团结。对于中国知识界而言,最重要的是讨论问题的规则共识(程序正义),而不可能是价值共识。

《诗篇》三十三章十二节说:“以耶和华为上帝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

川普主义是社会的稳定器。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川普主义呢? 因为很多人认识到了立国根基(精神资源)的重要性,他们要护卫立国根基。但对于很多前现代国家而言,根本就没有立国根基,因此其政权有著高度不确定性。川普主义是因应西方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出现的重要思潮,它表明了一个常识:没有秩序就没有自由,而稳定的秩序源自稳定的人心。

愿整个世界都认识到川普主义的价值。

书籍介绍

本文摘录自《美国秩序:保守主义华人眼中的川普主义》,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王建勋、高全喜、许凯、刘军宁、刘业进、刘澎、萧三匝、萧瀚、丛日云

缺少秩序的根基,有可能结出民主和自由的甜美果实吗?

重申基督教立国精神、坚守有限政府、用常识治国——关于川普主义与美国秩序的深层思考和深入反思!

明明向往美国的民主自由,却未追本溯源?如何思索清教徒开启的秩序,以及宪政民主体制的发展?台湾在内的华语知识界如何深入理解美国秩序?是面对,还是逃避?

川普无疑是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分化为两个对立的极端。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经历开票结果的跌宕起伏、舞弊指控等一连串事件之后,由民主党赢得过半选举人团票数,入主白宫。尽管如此,川普依旧召唤出比2016年总统大选多出一千万名支持者,这说明了川普及其政治路线仍获得大量美国民众的认同,其影响力也将持续生根并延续下去。

简言之,尽管川普离开白宫,川普主义仍然成型。美国自身、乃至全世界要面对的,仍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社会结构与文化认同等领域都产生重大分歧、且分歧已经难以忽视的美国。与此同时,面临外部强权崛起的挑战,“美国秩序”的根基似乎摇摇欲坠。

然而,究竟什么是川普主义?川普主义为何重要,让我们必须对其加以理解?更精确地问,川普主义和美国秩序之间的关系何在?

解读川普主义崛起的背景,才能掌握美国的未来走向

本书邀请来自中国及海外的华人保守主义学者专家,从政治、经济、媒体、宗教、历史与文化等领域,针对川普主义的成因、内涵、发展与未来,提供全面的诠释、分析与评论。书中各篇除了检视川普其人及其执政理念与政策,也为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传统、社会中价值观念的变迁、全球化下的帝国困境、基督教福音派的兴起与影响、媒体第四权的权力扩张、中美贸易战等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观察与思考脉络。

2020年的总统大选或许只是四年一次的选举,但以美国自2016以来一路引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纷争为具体脉络来看,川普主义的形成绝非历史的突变,而是象征美国迎来了重大社会变革的开始。本书作者群视川普主义为打破现有格局、带动美国社会变革的新活水,美国人对川普主义的回应也因此变得意义非凡:他们实际上在回答的,正是政治学家杭亭顿所提出的“身为美国人,我们是谁”这一终极问题。

美国是“民主灯塔”、是“山巅之城”,其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可说是牵一发动全身,影响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若不理解美国现状、关注美国未来走向,就有可能错过国际趋势改变的瞬间。本书主题固然极易引发争议,却能让我们对川普掀起的风暴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疯传一则消息!越来越多渠道证实
2 武汉房价跌的离谱
3 韩国空难很可能指向一个可怕的结论
4 故意的?中共把俄军整崩溃了
5 外媒:习近平变脸,中国已成全球公敌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