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美元化,不仅是地缘政治驱动,也是利差驱动。《Business Insider》引述美国智库报告指出,美联储(Fed)升息,导致美元借贷成本走高,促使新兴市场企业寻求美元的替代品。美国智库表示,美联储对于全球去美元化趋势,负有一定责任。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发布报告称,人民币短期借款比美元短期借款便宜得多,这是20年来的首次。由于美联储大幅升息周期,导致利率从2022年接近零的水平,上升至2023年5.25%至5.50%区间。
而中国通膨温和,使其利率基本保持不变,促使国际企业利用更便宜的人民币计价债务。也因联准会升息,导致美元借贷变得更加昂贵和稀缺,鼓励新兴市场企业寻求美元的替代品。
报告指出,尽管全球去美元化的背后动力,往往被认为是各国为削弱美国在金融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而采取的政治举措,但许多人可能忽视了,经济基本面也同样在去美元化大潮中发挥了作用。
这份报告也指出,美元全球主导地位的波动,并不是近年才出现。作为储备资产,美元在1970年曾占全球储备的近80%,到了1980年降至58%以下,然后在1990年暴跌至47%。尽管在1999年,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恢复到71%左右,但此后又继续逐渐下降,至2020年时降至59%。
2023年,使用人民币的全球支付结算几乎翻了1倍,从2023年初的1.91%的上升到2023年11月的4.61%。该报告指出,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目前约有一半的双边跨境贸易和投资交易以人民币结算,这降低了中国受美国金融制裁的脆弱性”。
报告指出,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国际使用货币,因为它不是自由浮动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