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会否袭击伊朗的核设施,又是否能得到美国的支持,是当前中东局势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7月2日,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表示对于开启新一轮核问题谈判态度乐观。同一天,布什也强调,尽管不排除使用“任何选项”,但外交方式仍是首选。
加上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希望以谈判方式解决一切争议,在伊朗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似乎已经减低。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分析,全部都站在理性角度出发,欠缺了对有着超乎外界想象的危机意识的当事人以色列的认识。在以色列人眼中,目前的局势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二战中,犹太人遭德国灭绝式屠杀,在巴勒斯坦立国的第二天就遭到邻国围攻,半个多世纪以来,弹丸之地的以色列人口不足700万,但却从不惧怕军事冲突,背后一个很重要的民族心理,就是对犹太民族长远生存的强烈危机感。以色列常以一种二元对立的角度看待国际危机及解决危机的方式:要么哑忍然后被灭族。1981年,以色列便曾为了“生存”主动袭击过伊拉克。
以色列会认为,伊朗一旦拥有核武,自己便随时会有灭顶之灾。现时以色列控制的领土不过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珠三角的面积,一颗核弹便足以让这个国家永远消失。美国正在建设的弹盾还有5-6年才能完成,拒绝停止铀浓缩的伊朗最快1-2年内拥有核武。
众所周知,数轮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与大部分的中东邻国(主要是逊尼派)签署了停火协议,但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黎巴嫩的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这个“什叶派新月”仍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并扬言要“把以色列人赶下地中海”。四股势力中实力最强的要数拥有石油、人口近7000万的伊朗。有分析认为,伊朗一直在财力和武器上支援其余三者。
于是,以色列最近“四出和谈”的动机相当可疑: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停火,与真主党交换战俘,还与叙利亚进行“历史性”会谈。这些和谈全部都潜伏了杀机,试想,如果以色列与这些反以势力的关系仍然紧绑,袭击伊朗核设施时便难免把整个“什叶派新月”卷进去,那么冲突的性质就改变了,从以伊冲突变成地区性的多国冲突,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袭击伊朗发生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小弟们”关系趋于和缓之际,这些势力卷入的可能性便大大减低。因此,对以色列四出和谈的解读,应该是以色列正在为与伊朗“单练”做外交准备。
显然,在美国方面,跛脚的布什缺乏足够的支持,疲于奔命的军方也不想开辟第三战线,但如果伊朗仍不就范,美国能否压得住如此坚决的以色列是个疑问,能做的恐怕只是逼以色列挑选一个不太令美国人被动的时间。那么,11月的大选后到明年1月新总统上任前的这三个月,将是最危险的时期。(作者: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