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别看乌克兰这德行 它能成下一个硅谷!

www.creaders.net | 2014-11-29 09:18:55  福布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战火和不稳定的政治前景让乌克兰的未来一片愁云惨雾,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未影响到部分西方经济观察家乐观情绪。福布斯网站27日发表文章《乌克兰能否成为下一个硅谷》,兴致勃勃的讨论起乌克兰的“文化包容环境”将会创造这个国家的“高科技繁荣景象”。文章认为,对于乌克兰的“高科技创意”产

业来说,那些基辅的“艺术画廊、音乐会和前卫的咖啡馆”才重要,至于什么煤铁复合体,那都是过去的东西,“未来经济”才不需要这种东西。不过,即使这位乐观主义者在文章里也无法回避,乌克兰目前腐败横行,政局动荡,连主流经济学家也不看好这里。不过话说回来,混乱也是一种商机,举个例子,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混乱环境也没有影响上海成为“冒险家的乐园”。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冒险家来到新纳粹横行的基辅,去追求他们的发财梦。至于乌克兰人民,他们和“经济”有关吗?

  以下是福布斯网站文章:《乌克兰能否成为下一个硅谷》,作者:Greg Satell.

  在东欧一段段惨不忍睹的历史中,乌克兰显得尤为悲惨。进入20世纪以来,乌克兰先后经历了斯大林制造的大饥荒和德国纳粹屠杀,接着又受到苏联政府70年的无能统治,好不容易独立,国家却被当权者洗劫一空,而在最近又被普京侵略。

  而乌克兰当前的处境依然令人堪忧。该国财政捉襟见肘,全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和欧盟的资助。克里米亚已被俄罗斯吞并,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省份爆发了无休止的武装冲突,而它最主要的敌手,俄罗斯则掐住了它的天然气供应。

  不过乌克兰也不是穷途末路。虽然,该国在苏联时期建立的工业设施绝大多数分布在冲突地区,但其高科技产业却在蓬勃发展。前不久,我和基辅风投公司 AVentures的叶夫根·瑟索耶夫(Yevgen Sysoyev)进行了交谈,他认为,我们或许正在目睹一个新乌克兰的诞生。这说法听起来或许不着边际,但他很可能是对的。

  是什么造就高科技圣地?

  自硅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了高科技产业的中心后,许多其他城市也纷纷仿效。虽然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诸如纽约、特拉维夫和奥斯汀等一小部分城市还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即便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够取代旧金山湾,但是这些地方已创造出科技创业的繁荣景象。

  如果你进一步观察如今的那些创业密集区,显然,他们存在很多共同点。比如,每一个都建设有能够培养出技术人才的实力高校。他们还具有理查德·佛罗里达 (Richard Florida)所谓的“创意阶层”——这是一种弘扬积极亚文化的包容环境,比如艺术画廊、音乐会和前卫的咖啡馆。

  在乌克兰,凡是熟悉高科技产业的人都知道,基辅拥有这一切。它已经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外包中心。领先的自由职业交易平台——Elance将乌克兰列为世界上 第三个最容易找到高技能人才的国家。基辅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其文化蒸蒸日上,而最重要的是,它弘扬包容开放精神,并备受关注。

  然而,一直以来,乌克兰遗漏了一个重要元素。每一种伟大的初创文化都需要一个催化剂,一家可以在当地孕育出新生公司发展所需要的金融和专业网络的突破性公 司。硅谷有大名鼎鼎的惠普(Hewlett Packard),特拉维夫有ICQ,纽约有Doubleclick。而乌克兰虽然还未孕育出一家像样的公司,不过,这种趋势很快将发生改变。

  乌克兰的新兴技术生态系统

  据瑟索耶夫估计,乌克兰科技产业目前的规模约50亿美元,并将该市场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发展最发达的外包业务,涉及500家公司,受雇工程师大约为 5万人。由三星公司(Samsung)和其他科技巨头建立的规模小但不断壮大的全球研发中心则构成了该市场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是电商,这要得益于乌克兰相对欠发达的传统零售业。近几年,网购确实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另据瑟索耶夫估计,该市场目前的规模约为2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该国的科技外包产业。

  然而,瑟索耶夫认为,在该市场第四部分中,最具潜力的业务正开始涌现,那就是自主软件公司,他们设计、构建自己的产品,并向全球市场营销。他提到了在未来 五年有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估值的六家公司:Paymentwall、Grammarly、bpm online、InvisibleCRM、Depositphotos和Jooble。

  他还指出,现如今,新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比如Petcube和iblazr获得了Kickstarter等众筹网站的启动基金,不过大多数公司是靠自力更生实现盈利。显然,如果乌克兰的资本基础设施获得改善,那么该国的初创公司将源源不断地涌现。

  如果瑟索耶夫对乌克兰科技公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数十亿美元估值的预期是正确的,那么乌克兰确实有机会摆脱束缚,成为真正的技术中心。即便乌克兰只出现 一家十亿美元级的公司,也可以吸引足够资金来推动整个科技产业(由特拉维夫科技产业孕育的ICQ最初以大约4亿美元出售)。

  一个截然不同的乌克兰模式

  美国的初创公司有着明显优势。他们凭借国内庞大的市场和世界上最广泛的风投生态系统,在自己的祖国进行孵化,获得融资,而且当他们吸引到足够大的客户群时,便开始走上世界舞台。然而,乌克兰的公司却没有这么幸运。

  乌克兰的初创公司开辟出一种新的模式。瑟索耶夫所提到的这些公司都专注于国际业务,而不是本地业务。比如,Grammarly为英语国家开发出校对软件。 求职搜索引擎网站Jooble在59个国家运行。大部分情况下,虽然这些公司的运营部门是设在乌克兰,但注册地其实是在其他国家。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由于缺乏创业资金,乌克兰的公司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虽是一种桎梏,但却也给予乌克兰初创公司很多早期高科技公司所不具备的一种优势。他们迅速创建发展出到位的商业理念,并学会如何竞争。

  虽然他们的营收来自乌克兰以外的市场,但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公司却依然扎根于乌克兰。各个公司的高管继续居住在自己的祖国,并把其有关产品的所有开发和研发中心建立在此,因此,这些公司相对其很多国际竞争对手具有了显著的成本优势。

  “民主”的大旗高高飘扬,有了这,什么麻烦都能克服,没有天然气算什么?

  机遇和挑战

  尽管乌克兰目前的政局动荡不安,但依然有充分理由保持乐观。原因是,该国劳动力不仅素质高,且成本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冲突地区与基辅、哈尔科夫和扎 波罗热的科技中心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近期的议会选举中,乌克兰亲欧洲的政党赢得了绝大多数席位,其文化在不断进步。

  即便如此,乌克兰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个国家的腐败现象极为严重,因此在此地经商并非易事。它必须实施剧烈的改革——并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以符合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国际支援的严格要求。在此期间,普京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破坏该国的崛起。

  然而,自十年前,我开始在乌克兰经商,我亲身感受到这个国家发生的显著变化。2004年,它的人民走上街头,发动了宣扬民主理想的“橙色革命”。现在,他们为了真正的改革举行抗议活动——坚持必须铲除腐败,解雇贪官污吏,并修改法律跟国际接轨。

  毋庸置疑,乌克兰未来的道路依然艰难。但同样重要的是,乌克兰不仅是欧洲最大且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还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摇篮。那么,即便乌克兰看似不太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科技中心,但我也看好它。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