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环球大观 > 正文  

乌克兰正是在拒绝“西藏式的平静”

www.creaders.net | 2023-03-05 16:04:49  李濠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西藏式的平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显现,但也因为它的存在,永远都在反映著所谓“中国特色”和多少自由心灵格格不入。 (美联社)

一月中,“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会议召开,主要定调2023年是西藏全面贯彻落实党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尤其川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将加快朝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纵深推进;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苏洼龙水电站也将运转发电,格尔木至拉萨成品油输送管道工程亦已建成…当我们批评中共对西藏的高压统治时,拥护共产党者最喜欢讲的就是“欢迎到西藏看看,你的想法就会不一样。”上述建设,就是他们据以拥共的素材。

自1950年共产党口说“和平解放”,实则武力占领西藏以来,中共自认统治的合法性,主要来自它为这处原本独立存在的高原之地,创造了更高的生活水准,另外包括废除“封建农奴”,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当地人预期寿命增加,识字率也显著上升。总之,能让西藏从原本亚洲最不发达地区之一,改造成今天有水、有电、有油管、有铁路、有水坝的新西藏,西藏人怎麽会不感谢中共?

问题就在中共在西藏“狠抓投资落实”同时,当地实质掌握权力的,始终是中国其他地区的“汉族官员”,执法者对藏人任意逮捕、对政治犯施以酷刑的举措层出不穷,藏人生活受到监视程度,随著生活水准愈提升面向也愈广,过去原本只是书信往来要被检查,进入科技时代,举凡网络使用、手机、电子邮件都在“规范”之内。藏人文化和宗教习俗经无神论共产主义介入后的变质,早不是新鲜事,这也是为什麽相较西藏,今天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反而更能窥见传统古典藏族文化的原因。至于在当地采矿和筑坝,即便对环境造成破坏,藏人有置喙馀地?

半世纪以来,藏人为“生活水准”提升所付出的代价,真有任何一个国家承受得起?那些藏人抗暴、遭镇压、被迫流亡,无一不是在中国统治之下相继发生。西藏更是中共国家安全部和统战部重点工作区,藏人不能自由出入旅外,海外流亡藏人不能和西藏家人直接通信、通话,而它们所为又不仅是控管,还包括透过社群网络制造虚假信息,或暗藏软体钓鱼工具,既要制造藏系佛教不同教派的对立,丑化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亦要藉此抓出谁对中央有二心。在这种状态下生活,还必须感念川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和苏洼龙水电站的出现,“欢迎到西藏看看”这句话,不叫人不寒而慄?何况这些建设的本意多为中共“抓紧战略机遇”,并不为契合藏人内心深处。

就在中共定调2023年是西藏全面贯彻落实党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不久,二月底出刊的一期《时代杂志》,里头有篇50年来重大封面回顾专题,其中之一便提到了1959年4月20日的封面人物──达赖喇嘛。那年达赖喇嘛24岁,面对中共军队来犯,西藏毫无抵抗能力,达赖喇嘛因而流亡印度,今天他已88岁,仍是无数藏人精神依归,当数以百万中国人和海外观光客前仆后继游历了今天现代西藏之美,达赖喇嘛却仍不被准许回到自己出生的家园。

二月底出刊的一期《时代杂志》,在50年来重大封面回顾专题中,提到了1959年4月20日的封面人物──达赖喇嘛。(图片翻摄自《时代杂志》)

为了本期专题,《时代杂志》请达赖喇嘛讲述自己当初登上封面至今的心境,达赖喇嘛自然给了一段非常宗教哲理的回答:“今天,我是无国籍人,无法返回我的国家,但我们西藏有句俗谚『你快乐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乡,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印度及其人民当如是。”

中共之于西藏,就是先是武力占领,再强迫你改变身分认同,然后以可见的硬体建设,掏空本地原有的思想、宗教、文化内在。只是,今天在中共统治之下,西藏几乎没有机会另外验证,藏人可否在存有高度自由、独立的状态下,去发展成今天的模样,却反而使得“生活水准提升、精神文明被箝制”,又或者“铁路水坝建设,必然得伴随中共高压统治”,成了一种看似无以推翻的藏人宿命。

今天“西藏式的平静”,或许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显现,但也因为它的存在,永远都在反映著所谓“中国特色”和多少自由心灵格格不入。只要跳脱中共所宣传的“中国特色论”,到西藏看看,看到的浩劫就会多过党国风光。回到战争当下的乌克兰,乌克兰人之所以抵抗,不就是在拒绝那种“西藏式的平静”,经普京的军队复刻到自己身上。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