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16日报道指出,俄罗斯当前虽然能够过伊朗、朝鲜来获取作战所需的弹药,但随著前苏联时代遗留的重武器迅速消耗,俄国军事力量很可能即将到达耗尽库存的“临界点”。
《经济学人》提到,当前俄国自5月起在北方哈尔科夫(Kharkiv)地区发动的新攻势似乎正在遭遇挫折,而其他战线上则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缓慢取得战略上微不足道的进展。报道认为,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乌克兰是否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而是俄国还能维持目前的行动节奏持续多久。俄国尽管需要支付更多费用,但似乎能仍维持每个月招募2.5万兵员,使前线部队人数维持在47万左右;而用来打击乌克兰基础设施的飞弹,产能也正在持续激增。
即便俄国已经进入所谓的战时经济状态,并将GDP的8%用于军事开支,但仅能透过取用跟翻新库存装备,来弥补前线战车、装甲车以及火炮的惊人损失;尽管这是库存装备数量庞大,但并非取之不尽。
根据大多数分析评估,俄国在侵略乌克兰2年后,已损失约3000辆主战车与5000辆其他各式装甲车辆,其中荷兰Oryx开源情报网站更表示,目前有照片或影片证据的俄罗斯坦克损失数量为3235辆,并暗示实际战损数量“明显更高”。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欧研究中心分析师戈兹(Aleksandr Golts)表示,普京(Vladimir Putin)应该要感谢前苏共政治局为他攒积了大量库存武器,当时的苏联领导人知道西方武器更为先进,因此他们选择生产更多来,在冷战便生产数以千计的战甲车辆,以备爆发战争时能够“以量取胜”。当前苏联瓦解之际,它们所拥有的战甲车辆总数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当俄罗斯前国防部长萧依古(Sergei Shoigu)在去年底吹嘘军工业全年交付1530辆主战车时,位于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评估其中有85%都是老旧的T-72、T-62甚至更老的T-55,这些老战车从仓库中取出清洁干净并重新喷涂迷彩,然后送往前线。自发动入侵以来,大约有175辆现代化的T-90M战车配派往前线作战,IISS估计T-90M今年产量可能接近90辆,但今年生产的全新T-90M可能不会超过28辆。位于华府的欧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俄国军力分析专家卢辛(Pavel Luzin)也估计,俄国新战车的产能大概只有30辆;他提到当去年乌克兰军队掳获一辆T-90M时,他们发现这辆新战车的125公厘主炮却是1992年生产的库存品。
卢辛指出,俄国新造主战车或步兵战车,甚至翻新旧战车的能力,都因取得零件的困难而受到阻碍。他提到战前原本准备在2025年使用的战车生产零件仓库已被搜刮一空,而柴油发动机,燃油加热器、高压电气系统和识别目标的红外线热影像仪等关键设备,此前均已告凿。此外,现在因为受到制裁而缺乏高品质的滚珠轴承也是一大障碍,虽然可以使用中国的替代品,但据说品质不符先前标准。
苏联时代建立起强大的武器供应链已不复存在。包括乌克兰、乔治亚和东德都是当时重要的武器和零件制造中心。讽刺的是,俄军入侵的哈尔科夫也是T-72战车炮塔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另外,卢辛还提到俄国军工产业的工人数量也大幅下降,从业人数从大约1000万减少到200万,而当前流行的自动化工业生产技术却没有任何抵销性的跳跃性变化。
另一个主要问题则是生产炮管(西欧也有出现此问题,因为不赚钱而关闭了产线)。目前,俄国在获得朝鲜帮助后似乎拥有足够的炮弹,今年可能达到300万枚左右,足以在火力投射上超过达到对乌克兰至少5倍甚至更多。但如此庞大火力投射之后便是炮管的损耗。在一些激战地区,榴炮的炮管在使用几个月后就需要更换。然而,根据卢辛的说法,当前俄国只有2家工厂拥有制造炮管所需的奥地利先进造旋转锻造机(最后一台是2017年进口的)。俄国炮管年产量约100根,而所需的产量则高达数千根。俄国从未具备生产这种机器的能力;他们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从美国进口,并在二战后从战败的纳粹德国军工厂掠夺取得。
卢辛认为,俄国的临时解决方案可能会拆下牵引榴炮的炮管,将其安装到自走炮上(2S1、2S3以及2S19都有对应的同口径牵引榴炮)。开源分析师维里克(Richard Vereker)认为,到今年年初已有约4800根炮管被更换。俄国还能继续维持这样多久,取决于可能剩下约7000根炮管的状况。想要延长炮管寿命,相对的就需要减少开火次数。但最大的新问题是主战车和步兵战车(IFV),这对于任何大规模的地面攻击行动仍然至关重要。尽管IISS在2月估计俄国可能还有大约3200辆库存主战车可供使用,但其中多达70%“自战争开始以来就没有移动过一英寸”。由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部分T-72一直都是露天存放,有可能状况非常差。戈兹和卢辛都认为,以目前的消耗速度,到明年下半年,俄军的服役战甲车辆数量将达到“耗尽的临界点”。预计,届时普京将会提高对同意停火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