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人对李嘉诚有一种不自觉的盲从感
面对沸沸扬扬的长和系(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撤资传闻,集团掌舵人、香港首富李嘉诚终于坐不住了。上月底,借《南方周末》专访之机,“李超人”严正驳斥了各种传闻,称“撤资”是天方夜谭,香港的物业永远不会卖,以此作为自己对“撤资”论的一个反击。
此外,李嘉诚还谈到了长和系今年“仅获批出一宗总值只得30亿左右的楼盘,位居最末,以致我们今年全年卖楼只得约40亿港元”。但没批出来并非港府问题,不过是开发商本身没有上市新盘的打算罢了,其他地产公司同期开盘的数量要远高于此。
长和系等地产商虽一直声称香港的地产市场由政府政策主导,土地价格高影响开发商投资的热情,但究本清源,几家主要地产商的土地储备远远高于内地同行。据报道,截至2009年,仅新鸿基地产和恒基兆业地产囤积的土地就高达5600万英尺,占香港非建设区的1%。如果按照香港的平均开发率计算,至少可以建设十几万套公寓,而香港每年新房供应量也不过2万余套。即使长和系从来没有披露其储备土地数量,可以想见也不会比其他几家差很多。
如果仔细在字里行间寻觅,会发现李嘉诚还是透露了“撤资”的真正原因——“香港本地确实已经很难再扩展”业务。的确,香港弹丸之地,各行各业早已被几大财团瓜分,再难容得下类似长和这样的庞然大物扩张。政府缺乏引导,自身定位不清又使新兴产业发展毫无头绪,“李超人”不愿陷在这个泥潭里也情有可原,所引发的满天舆论其实还要在香港社会本身找原因。
按照正常的商业原则来说,所谓“撤资”的确只是一种普通买卖行为,转移主营行业和主营地区在世界商业史上根本算不得罕见。何况香港人自称饱受“地产霸权”之苦,长和系离开应该拍手相庆才对。但与大陆热议“撤资”更多着眼于地产泡沫是否要破裂不同,这个举动在香港引发的却是对未来信心的忧虑。
虽然用“李家的城”自嘲,香港人却一向最信服被尊称为“超人”的李嘉诚的眼光。几十年来顺风顺水地从一介平民到世界华人首富,又隐约掌握着香港经济的关键,使港人对其有了不自觉的盲从感。一旦李超人觉得前途无“亮”,顺理成章地就认为香港已经没有了明天。
哪怕本地媒体一天到晚灌输“自由民主”是香港的传统精神,实际却是港人只有上百年被殖民被管教的服从历史。港英时代经济如何发展由总督和英资财团说了算,港人当然没有发言权;回归前后英资退居幕后,权力转移给几大豪商,普通港人还是没有发言权。最终导致香港市民对大企业、大商人的无限崇拜和盲目信心,与内地人质疑大企业家和商业巨子的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时,港人引以为豪的“最自由经济”、“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却蜕变成垄断商家的保护伞,使本地市场比被部分香港媒体贬低为“官商勾结”的大陆市场更为垄断集中,少数几家、几系公司早已操控了经济命脉,正所谓成也“李家的城”,败也“李家的城”。面临“撤资”行为,长和系在大陆主要经营地产,争议焦点无非在于少数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是否已经泡沫化,与内地经济前景本身关系不大;但在香港,“李超人”的产业包罗万象,涵盖市民生活方方面面,他如果都看不到方向,岂非意味着香港已经没有前途?
归根结底,香港媒体上的“撤资”之争,争的并不是“李超人”是否想走,而是香港经济是否已经失落。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嘉诚的反击非但没有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反而在不经意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军中元老排座次 媒发现大问题 刘源四川讲话 |
2 | 细节惊人!中俄密约曝光 |
3 | 北戴河元老分裂?胡心存幻想 温坚决废习 |
4 | 王小洪点燃习倒台的导火索 |
5 | 全球最渣国出炉 每2人中就有1人偷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众院传唤驴 | 木秀于林 |
2 | 美中贸易战再循环,稀土水龙头 | 随意生活 |
3 | 右撇子,停止用庸俗不堪的词汇 | 蒋大仁勇 |
4 | 从张将军的安危说起 | 施化 |
5 | "通俄门"大陪审团出炉,希拉 | 蛇形刁手 |
6 | 麦卡锡是个好同志,不需要什么 | 阿妞不牛 |
7 | 中共不除,中国永远是块盐碱地 | 山蛟龙 |
8 | 川普黑帮团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右撇子 |
9 | 温家宝汪洋政治改革的局限 | 施化 |
10 | 老人政治 | 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