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北京对台湾的近忧远虑

www.creaders.net | 2016-09-23 14:25:21  中时电子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胡锦涛文选》,其中,披露2005年国共两党举行"连胡会谈"期间,胡锦涛对扁政府推动台独进程的疑虑:"如果国家被肢解了,我们对得起我们的祖宗吗?""两岸什么问题都好商量,但要搞台独就没法商量。因为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啊!"

  胡锦涛当年对扁政府台独发展形势的高度忧虑,最终并没有出现,因为2008年国民党的马英九当选总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现新形势。胡锦涛的继任者习近平在2013年3月全面接班之际则说:"今后两岸关系发展,取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军事国防建设。"

  习近平在等待蔡英文"答卷"4个月后,基本认定蔡政府无意承认"九二共识",也无意授权新任海基会董事长田弘茂处理两会复谈的政治基础,终于采取战略调控、策略变通的新作法,透过"蓝营地方首长包围绿营中央",意图促请蔡英文务实面对"九二共识"的问题。

  中共对蓝绿执政县市祭出"区别对待"、规画"定点定向"交流的作法,插手台湾蓝绿矛盾,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但这蕴藏"双面刃"风险的策略操作,与中共早先强调"向下沉,向南移",广泛争取"三中一青"对台工作方略不同,是否具有实质成效,仍待观察与评估。

  中共愈来愈不隐藏"区别对待"的政治好恶,或讲究精准效益的政策操作,反映出北京对两岸未来发展形势与变数已有基本判断。既拉拢蓝营,抵制绿营,进而逐步进逼蔡政府对"九二共识"表态,这应是在"听其言,观其行"之后,北京阶段性的"一石三鸟"之计。

  其实,中共为求巩固并延续"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在台湾蓝绿政治形势并不对称的环境条件下,依然祭出"地方包围中央"策略,某种角度来看,应在避免两岸社会、经贸、青年交流成为两岸政治对立的牺牲品,更不乐见两岸关系全面失控,两败俱伤。

  北京虽将蔡英文的520演说视为"未完成的答卷",但在经历4个月的观察期之后,对蔡政府的作法充满各种"近忧",更有深沉的"远虑",尤其蔡英文对关键核心的"九二共识"始终拒不回应,并在等待和观察美、日国际情势的变化,导致两岸互动情势仍处于不确定状态。

  蔡政府则坚持520演说就是"权威答卷":既已表明依宪施政,尊重1992年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根本无需争执"九二共识"。同时,蔡政府也应意识到,两岸关系受制于美、中关系的影响,在明年1月美国新总统上台之前,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不可能出现戏剧化的转变。

  对习近平的处境而言,如同胡锦涛所说,"两岸什么问题都好商量,但要搞台独就没法商量。"习的施政次序:经济发展、党政布局、反腐维稳、金融改革、大国外交等,只要不搞台独、不触碰北京的"红线",习在明秋中共十九大之前,仍将对台保持"静观其变"。

  两岸关系"地动山摇"并未出现,在于双方还算克制;外交休兵濒临崩解,只差何时出现"最后一根稻草";两岸协议(文书验证、共同打击犯罪等)并未失效,局势仍未走到决裂关头。然而,北京对两岸渐行渐远,国民党难以支撑大局的颓势,却有着深沉的忧虑。

  蔡政府近来坐失诸多契机,国际因素又愈趋复杂多变,蔡总统如无法展现扩张民意基础的执政绩效,两岸僵局、对立气氛升高后,为寻求2020年竞选连任,极可能走回民进党最不堪回首的"陈水扁路线",两岸提前摊牌,两败俱伤的后果,恐怕是台湾难以承受的代价。(王铭义)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视频疯传 中共牛皮又吹破了
2 “保命要紧” 一尊荒唐事被扒
3 美国3商品必涨价
4 组织亲巴勒斯坦活动 传UCLA中国学生被吊销
5 腾讯突然出现大量六四内容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