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美国霸权的四大支柱是:科技、美军、美元、美媒。
在这四大支柱的支撑下,美国自二战后几乎无敌于天下。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虽然偶尔处于劣势,但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在经济、科技领域对苏联构成较大优势,最后当苏联陷入战争泥潭不可自拔,试图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和解时,西方抓准机会利用资本、借助媒体舆论渗透的力量,瓦解了苏联的防御体系,并最终导致华约和苏联先后崩溃。
从二战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美军、美元、美媒这四大支柱支撑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一直以来,由于美国在科技、军事领域对世界其它国家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美元在二战后又在全球拥有统治地位,美国的优势又助推了其舆论霸权的发展,最终构成了美国对全球的稳固霸权体系。
这一体系强大到什么程度?强大到在苏联解体后放眼世界,根本看不到任何能对美国构成威胁和挑战的潜在力量。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1世纪美国第一位新总统小布什,不顾全世界的反对采取了单边主义政策,并在21世纪刚开始的两年内就打了两场战争,并最终陷入了两场战争的泥潭。陷入战争泥潭近10年美国才真正下决心开始撤军,然而到如今时间已过去了16年,美国依然没能完成全部撤军,就在刚刚特朗普政府又增兵阿富汗数千人。这两场战争,据统计至少耗费了美国6万亿美元甚至更高,而受益却几乎没有。最终,两场战争消耗带来的经济“窟窿”引爆了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在2008年转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对美国来说极其艰难,虽然勉强度过了难关,但国家信誉、全球霸权统治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遭到重创,霸权格局岌岌可危。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一直都把中国当成他最大的潜在对手,并且准备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对中国展开遏制。但是,人算不如天算,2001年9月11日,在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策划下炸了美国的标志性建筑双子塔,这让美国转变了国家战略,由遏制中国开始转为试图通过控制全球能源的方式来控制整个世界,当然遏制中国的战略暂时也就搁置了。
让美国精英们没想到的是,他们2001年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享受了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福利,但与此同时也促使积累50余年的新中国化蛹成蝶。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GDP才10万亿人民币,10年时间中国GDP快速膨胀到了40万亿以上,15年以后就超过了74万亿,距离美国一步之遥,5到10年后,中国的GDP很可能超越美国。
1980年至2013年中美GDP对比图,又过了3年,中国2017年GDP有望达12万亿美元,美国GDP则接近19万亿美元,差距进一步缩小。
虽然美国至今不承认,但连美国自己的精英层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未来5到10年无法遏制中国,美国就再也别想遏制住中国。但在笔者看来,美国事实上现在已经遏制不住中国,所做一切都将是徒劳。
与中国撕破脸?美国必须和中国在西太平洋打消耗战,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工业能力、这么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这么具潜力的军事实力,带来的将是巨大的消耗战。美国能耗得起吗?根本耗不起,和中国对抗三五年,估计欧盟和俄罗斯能把美国在中东、东欧的利益瓜分干净,等美国筋疲力尽之时欧盟和俄罗斯一和解,欧亚大陆就没美国什么事了,美国全球霸权消亡估计也就是5到10年时间。
不能和中国撕破脸,就只能继续进行遏制,但中国在过去六十多年用的两招对美国已经构成了釜底抽薪,点中了美国真正的死穴。很快,中国又将使出第三招,那将是对美国更强烈的釜底抽薪。对于这三招,在此不妨对此进行一下详解。
第一招:坚持工业化,坚持进行不断的产业升级。
新中国刚成立,大家刚准备搞经济建设,美国就借朝鲜战争试图将冷战前沿推到中国家门口甚至中国东北,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绝大部分在东北,若真等着美国拿下朝鲜,那意味着中国以后就别想安心发展了,美苏直接对抗甚至可能导致刚刚统一的中国再次失去对东三省的控制。迫于压力,中国决定参战,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被志愿军打得一路南逃,解放军在拿下韩国首都汉城后开始退守38线,双方最终在38线附近形成平衡。
这一仗中国打出了威风,也让苏联看到了中国的价值和潜力,为了拉拢中国将中国纳入其体系,苏联开启了对中国的大规模援助。然而,由于苏联试图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对中国进行控制,中苏关系恶化并在1960年代开始对立。自此,坚强的中国人顶着困难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化进程。中国不但将苏联的援助工业继续玩下去了,还搞了大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等。最终,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用了30年时间完成了基础工业化。
不要小看基础工业化,西方每一个列强都是完成基础工业化后才开始爆发的,苏联也是基础工业化后开始爆发的,基础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强国的基础,没有这个条件想成为世界强国完全不可能。工业革命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强国不是工业化强国,这个世界上真正完成基础工业化的国家并不多。
有了基础工业化,就有了国防工业化的基础,国防和基础工业有了基础,国家安全和发展就有了基础。在笔者看来,新中国头30年有6件大事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腾飞意义重大:
一是基础工业化和国防工业化,这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大发展的基础。
没有安全,无法谈发展;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制造业,就不能将大规模的人口卷入到经济发展大潮中;没有以巨大人口基数为基础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两弹一星、重要军事装备的国产化,最终使得中国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中国的人口进入10亿级,这是中国持续腾飞的基础。
一直以来,中国人口时常被一些人诟病,认为巨大的人口是负担。但事实上,若非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有了10亿级的人口,中国哪里来的持续而来的大规模劳动力?哪里有那么大的人口红利?哪里有那么多的工业人口?哪里有那么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哪里有那么长的城市化进程?
没有这些,哪里来的中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所以,改革开放前大规模的人口出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基础,西方之所以一次次错估中国,也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10亿以上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的经验,不知道能量如此之大,这才一次次让他们产生误判。而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措施,则又使中国避免了陷入粮食危机,并促使中国家庭很快从养育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投入到了新一轮工业化进程当中。
三、文革动荡10年后,政治进入了长期稳定周期。
对于那特殊的10年,争议依然很大,它的确给很多人带来了伤害。对于是非功过这里不作评说,这里只谈谈这10年对后来事情发展的影响。
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10年是各方力量拼命较量的10年,10年时间一会你被打倒,一会他被打倒,这大大消耗了各方势力的能量,并将中国动荡百年的政治压力用非战争的方式集中释放了出来。有了那特殊的10年,大家都累了,人心思定,这才有了小平同志“不争论”后的持续谋发展。否则,大家天天都去争去吵,哪还有精力去谋发展?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那10年释放的政治能量带来了后来政治稳定的基础。想想看,若非中国百年动荡的政治能量被那特殊十年释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的百年积累的政治能量共振,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四、规模化、工业化模式的基础教育。
很多人对中国教育深恶痛绝,有的认为压抑了个性,有的认为太过应试。但不管怎么样,规模化、工业化模式的基础教育,让中国现在每年贡献数百万大学生,使得中国有非常充足的工业、科技、人文等等各个领域的人才储备基础。若非这种模式,中国这么巨大的人口,怎么可能快速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想想看,比中国建国更早且早期比中国发达的印度,至今文盲率依然超过30%,没有普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就更别说了。中国如果没有这样的高素质人口,怎么一步步实现更高端的工业化?怎么实现一步步的产业升级?
很多人抱怨,新中国后没有人文大师,但事实上中国现在的顶级科学家,任何一个放在民国时候都是超级大师。新中国后中国更需要的是工业和科技,相对来说人文就弱一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足以支撑中国的文化稳定。中国何时会出人文大师?笔者的看法是,未来30年将会逐渐多起来,30年后的半个世纪将迎来人文大师的复兴。
五、集体大农业对中国农业体系的改造,使得中国粮食可以自给。
很多人看不起新中国后的集体主义,但事实上正是当时的集体主义给中国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如果不是集体主义,新中国后缺少农耕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农业的普遍恢复生产?如果没有集体主义,中国如何通过农业剪刀差支持工业?如果没有集体主义,中国怎么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国挖了数万个水库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在当时,没有集体主义,中国就没办法提高生产率,没办法集约式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后来改革开放走市场化、大工业化和小农经济的基础。而没有这些,中国的粮食自给自足都成问题,更别谈大发展了。
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政治上不受制于人。
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毛泽东在这方面非常坚持,任何人在这方面有所偏颇都会被严厉纠正,无论有亲苏倾向还是亲美倾向都不允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中国政治上独立,在1969年通过发动对苏自卫反击战而实现了与美国为首西方的关系破冰。这一破冰,实际上奠定了中国腾飞的国际关系基础。
第二招,坚持独立自主、立足自身搞科研。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仅仅政治上一直保持独立,在发展工业化、发展科技方面也一直在学习别人的同时,立足自身搞科研。说白了,就是哪怕有外来力量支援时,也没放弃独立自主。正是这种独立性,让中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以比美苏更快的速度搞出了“两弹一星”。可以说,在各个领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的研发,特别是战略科技领域,利用体制优势更快取得了突破。“两弹一星”之所以最早取得突破,原因就是它们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
近些年,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不断突破,有了宇宙飞船,有了国际空间站,有了北斗导航系统,有了登月计划,有了世界最为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有了世界领先的量子通信技术,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有了隐形战机,有了自主研制的航母,有了大飞机,有了055驱逐舰,有了仅次于美国的无人机体系,成体系的反导系统······
在科技领域,中国虽然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就世界范围而言,除了美国,在科技链完整程度方面没有任何国家再比中国更强,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正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并正出现爆发式增长。笔者认为,中国在很多领域虽然已经逐渐赶上美国,但在很多领域还处于落后状态,只是这种落后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再有一二十年时间中国将会全面赶上美国。这一切,并非空谈,而是立足于中国的工业基础、制造业能力、科研人才规模、资本实力、国家体制和巨大市场潜力决定的。中国所拥有的这些优势,正在组合成强有力的体系并加速运转,其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已经形成巨大的势能,无法阻挡。
别的不说,就拿航天领域的人才基础来说,俄罗斯的研究人员普遍都六七十岁以上了,美国平均也有五六十岁以上,而中国的这些高精尖人才平均才三十来岁。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基数,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虽然在不少高精尖领域与美国还有差距,但在中国资本投入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种距离会越来越小。这种格局,谁更有未来?现如今,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实际已可以和美俄并驾齐驱,不久的2024年一旦美国主导的、现存唯一的国际空间站退役,那么在太空的空间站就只剩中国的天宫了。在高速铁路领域,中国早已世界遥遥领先,现在不但在研究600公里时速高铁,从1000到4000公里的时速的高铁都在论证之中。在大飞机领域,也正在取得突破快速追赶······
事实上,实现大突破的不仅仅是国家主导的领域,在民用领域中国同样在取得巨大突破。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贫穷落后的中国。2010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3年,中国又成了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到2016年,中国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已达133.9万项,是首个超100万项专利申请的国家,比美日两国加起来还要多,这就是高素质人口基数的巨大能量。
说了那么多中国科技,中国还有一个行业在全球可谓处于绝对掌控地位,那就是手机行业。中国手机行业有多厉害?这里列几个数据,可能大家看了会吓一跳。
据工信部2017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生产手机21亿部,占全球总产量的74.7%。其中,智能机有15亿部。2016年全球智能机的出货量才多少呢?据统计,14.7亿部。中国智能机的产量比全球出货量还大,由此可见中国制造的手机在世界上的占有率。如果这个数据只能代表制造能力,那么可以再看看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2016年,中国品牌智能机出货量高达4.65亿部,市场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2016年全球前12大手机厂商中国占8个,2017年2季度前5大手机厂商中国占其3。够不够厉害?
然而,如此厉害的中国手机行业,从山寨机遍地到全球手机霸主,仅用了几年时间。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飞利浦等等国外著名手机品牌,都被中国手机给挤死了。现如今,在手机芯片研究领域,华为、小米已经开始向全球芯片重要供应商发起挑战,华为的海思芯片已成熟运用,小米澎湃S1在年初也已推出。现如今,全球既能生产智能终端又可研发生产芯片的企业只有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四家,中国就占了两家。而在手机设计理念方面,小米最近又出尽了风头。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小米公司发布第二代全面屏MIX2。结果,一天后的9月12日,苹果iPhone 8 发布,旗舰产品全面屏。同一天,三星发布Note 8国行版,旗舰产品全面屏。而全面屏的设计理念,最早就是源于小米。去年10月25日,小米发布全球首款全面屏概念手机——小米MIX,引领了全面屏浪潮的开启。而这一次,又增加了新的设计内涵,即用代表中国文化的陶瓷(china),将屏幕完整地镶嵌其中,这种整体美感正是中华文化的内涵所在。设计的小细节看似不起眼,却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会将中国的设计文化逐渐渗透到人们对中国制造、中华文化的认识中,形成对中国的整体认识。就像一说瓷器西方人就想到中国,当中国的设计、创造开始引领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会将这些元素直接与中国相连接,并形成对中国的新认识。什么是引领世界?这就是引领世界。中国,需要在更多领域不断通过各种引领,来实现对世界规则的制定。